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当前的仪器"测量值" 和上一刻的 “预测量” 和 “误差”,计算得到当前的最优量.
再预测下一刻的量, 里面比较突出的是观点是. 把误差纳入计算, 而且分为预测误差和测量误差两种.通称为 噪声. 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是,误差独立存在, 始终不受测量数据的影响。 下来先了解一个卡尔曼滤波中几个参数的含义:概率(Probability),随即变量(Random Variable),高斯或正态分配(Gaussian Distribution)还有State-space Model等等。 关于卡尔曼公式的含义及推导,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了,这里不在赘述,直接看C代码的实现。 /* R值固定,Q值越大,代表越信任测量值,Q值无穷大,代表只用测量值。 Q值越小,代表越信任模型预测值,Q值为0,代表只用模型预测值。*/ //参数一 float KalmanFilter( float inData ) { static float prevData = 0; //上一个数据static float p = 10, q = 0.001, r = 0.001, kGain = 0; // q 控制误差 r 控制响应速度p = p + q;kGain = p / ( p + r ); //计算卡尔曼增益inData = prevData + ( kGain * ( inData - prevData ) ); //计算本次滤波估计值p = ( 1 - kGain ) * p; //更新测量方差prevData = inData;return inData; //返回估计值} 现在测试一下卡尔曼滤波的效果,通过函数发生器产生一个锯齿波,送到单片机的AD口,单片机读取采集到的AD数据后,经过卡尔曼滤波算法,然后将采样的数据和滤波后的数据通过串口发生出来,并在串口波形显示软件上显示。
void main( void ) { while( 1 ){ val1 = ReadVol_CH3(); //读取AD采样数据 dat = ( float )val1; dat = KalmanFilter( dat ); //卡尔曼滤波 printf("A%drn",val1); //打印结果 printf("B%2frn",dat);}} 现在看一下滤波的结果
蓝色曲线为原始采样的数据曲线,橙色曲线为经过卡尔曼滤波后的曲线。 下面改变Q和R的值在测试一下滤波效果。 修改后的参数如下 //参数二 unsigned long kalman_filter( unsigned long ADC_Value ) { float LastData;float NowData;float kalman_adc;static float kalman_adc_old = 0;static float P1;static float Q = 0.0003;static float R = 5;static float Kg = 0;static float P = 1;NowData = ADC_Value;LastData = kalman_adc_old;P = P1 + Q;Kg = P / ( P + R );kalman_adc = LastData + Kg * ( NowData - kalman_adc_old );P1 = ( 1 - Kg ) * P;P = P1;kalman_adc_old = kalman_adc;return ( unsigned long )( kalman_adc );} 测试波形 蓝色曲线为原始采样的数据曲线,橙色曲线为经过卡尔曼滤波后的曲线。 和第一次测试的波形图对比后可以发现,第二次经过卡尔曼滤波后的波形变化非常大,参数改变后锯齿波被滤成接近于直线了。 可以看到不同的R、Q值会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Q:过程噪声,Q增大,动态响应变快,收敛稳定性变坏 R:测量噪声,R增大,动态响应变慢,收敛稳定性变好 具体各个参数的如何选择,只有在应用中根据测量结果,自己慢慢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