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PCB]

SMT+THT混合产线优化:减少切换浪费的实战技巧

[复制链接]
283|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捷多邦PCBA|  楼主 | 2025-4-9 1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现代电子制造中,表面贴装技术(SMT)和通孔插装技术(THT)的混合组装已成为复杂PCB生产的常见需求。然而,如何优化这一流程,确保效率与质量并存,是许多工程师关注的焦点。

1. 物料与设备的合理规划
混合组装的核心挑战在于SMT和THT的工艺差异。SMT依赖高速贴片机,而THT则需要人工或选择性波峰焊。优化时,建议将THT元件集中布局,减少设备切换频率。例如,某些厂商通过分区设计,将THT元件安排在PCB边缘,便于后续手工补焊或波峰焊处理。

2. 工艺顺序的调整
传统流程中,THT通常在SMT之后进行,但若THT元件耐高温性较差,可考虑先完成THT插装,再通过选择性焊接或手工焊接避免二次回流。此外,双面混装板需注意焊接顺序,避免已焊接元件因二次高温而脱落。

3. 质量控制的精细化
混合组装易出现虚焊、漏焊等问题,因此在关键节点(如回流焊后、波峰焊前)增加AOI或人工检验至关重要。部分企业采用“三检制”——贴片前核对BOM、焊接后检查外观、测试前全面电检,显著降低了返修率。

4. 柔性生产的实现
对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建议采用模块化治具和快速换线方案。例如,某些工厂通过标准化载具设计,将换线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同时兼容SMT与THT需求。

总结
混合组装的优化需从设计、工艺、检测等多维度协同改进。通过合理规划与动态调整,不仅能提升直通率,还能降低综合成本。在这一领域,捷多邦的工程团队积累了丰富经验,其案例显示,优化后的混合产线效率可提升20%以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8

主题

608

帖子

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