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单片机(MCU)的模数转换器(ADC)外围电路时,需确保信号质量、抗干扰能力和转换精度。以下是关键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1. 输入信号调理电路
电压范围匹配
分压/衰减电路:确保输入信号在ADC的测量范围内(如0~3.3V)。对于超出范围的信号,使用电阻分压或运算放大器衰减。
电平抬升:若输入信号为双极性(如±5V),需通过偏置电路将其调整为单极性信号(如0~3.3V)。
滤波设计
低通滤波:抑制高频噪声(如开关噪声、射频干扰)。常用RC滤波电路(电阻+电容),截止频率需高于信号频率但低于ADC采样频率的1/2(避免混叠)。
示例:若信号频率为1kHz,采样频率为10kHz,截止频率可设为2kHz。
抗混叠滤波:在ADC输入端加入RC或运放有源滤波器,防止高频噪声混叠到有用频带。
保护电路
限流电阻:在输入端串联电阻(如1kΩ~10kΩ),防止过流损坏ADC引脚。
钳位保护:使用TVS二极管或肖特基二极管将输入电压钳位到电源和地,避免过压(如超过VDD+0.3V或低于GND-0.3V)。
2. 参考电压设计
参考源选择
内部参考电压:大多数MCU内置参考电压(如1.2V、2.5V),但精度和温漂较差,适用于低精度场景。
外部参考电压:高精度应用需外接参考源(如TL431、REF5025),需选择低温漂(<10ppm/℃)和低噪声的基准源。
参考源去耦
在参考电压引脚附近并联电容(如10μF电解电容+0.1μF陶瓷电容),抑制电源噪声。
3. 电源与地线设计
电源去耦
ADC电源引脚需就近放置去耦电容(如0.1μF陶瓷电容+1μF钽电容),滤除高频噪声。
若ADC有独立的模拟电源(AVDD)和数字电源(DVDD),需通过磁珠或0Ω电阻隔离。
地线处理
模拟地与数字地分离:通过单点连接(如0Ω电阻或磁珠)避免数字噪声耦合到模拟地。
地平面设计:PCB布局时确保模拟部分的地平面连续,减少回流路径阻抗。
4. 抗干扰措施
屏蔽与隔离
模拟信号走线远离高频数字信号线(如PWM、时钟线)。
对敏感信号采用屏蔽线或包地处理。
阻抗匹配
高阻抗信号源(如传感器输出)需通过电压跟随器(运放缓冲)降低输出阻抗,避免采样误差。
5. PCB布局关键点
信号走线最短化:减少信号路径长度,降低噪声耦合。
避免交叉干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层走线或垂直交叉。
铺地屏蔽:在ADC周围铺铜并打地孔,增强抗干扰能力。
6. 软件辅助优化
软件滤波:通过均值滤波、中值滤波或卡尔曼滤波算法进一步降低噪声。
校准补偿:定期进行零点校准和增益校准(如使用已知电压校准ADC偏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