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问答] 随着AI技术加速导入各类嵌入式系统,工程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复制链接]
4060|50
uytyu 发表于 2025-7-22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融合硬件设计、AI算法、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低功耗设计
pixhw 发表于 2025-7-22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的CNN模型运行起来可能需要好几GB的内存和很强的计算核心支持,但大多数嵌入式设备的内存也就几十MB甚至更少,计算能力也不强
benjaminka 发表于 2025-7-22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嵌入式设备 一般都得做到低功耗、小内存
51xlf 发表于 2025-7-22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需理解AI在边缘设备中的推理优化
maudlu 发表于 2025-7-2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AI可生成测试用例、分析结果并优化流程
elsaflower 发表于 2025-7-22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中运行复杂的AI模型,要求对算法进行优化,并且可能需要重新设计硬件架构以支持高效的计算。
robincotton 发表于 2025-7-22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用AI技术,工程师需要学习新的算法、框架和工具,例如TensorFlow Lite
sdlls 发表于 2025-7-22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AI算法的运行可能会增加能耗              
ingramward 发表于 2025-7-23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AI技术的导入为单片机工程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geraldbetty 发表于 2025-7-23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片机通常具有有限的RAM和Flash存储空间,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分配这些资源来容纳AI模型是一个重要问题。
复古留声机 发表于 2025-7-23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嵌入式AI确实带来了许多挑战,比如硬件资源限制、实时性要求、功耗控制等。新唐科技在这方面有布局吗?
tiakon 发表于 2025-8-30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流 AI 模型(如 CNN、Transformer)依赖海量浮点运算,而嵌入式设备多采用 MCU(如 Cortex-M 系列)或低功耗 MPU(如 Cortex-A53),算力通常在10~1000 GOPS(甚至更低),难以运行未优化的模型。例如,一个轻量级 ResNet-18 在嵌入式设备上的推理时间可能超过 1 秒,无法满足实时性要求(如工业检测需≤100ms)。
miltk 发表于 2025-8-30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嵌入式系统的 RAM(通常几十 KB 到几 MB)和 Flash(几百 KB 到几十 MB)无法容纳大型模型的参数(如 MobileNetV2 约 4.2MB 参数),且模型加载、特征缓存可能导致内存溢出。
gra22ce 发表于 2025-8-30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池供电设备(如物联网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对功耗敏感(通常要求≤100mW),而 AI 推理的高算力需求会显著增加功耗,可能导致续航时间从 “天” 级降至 “小时” 级。
一切D都好 发表于 2025-8-30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适配嵌入式硬件,需通过量化(如 INT8/INT4)、剪枝、知识蒸馏等技术压缩模型,但过度压缩会导致精度损失(如目标检测模型 mAP 下降 5% 以上),且不同场景的 “精度 - 性能” 平衡点差异极大(如安防监控对精度要求高,而简单手势识别可容忍一定误差)。
canfeil 发表于 2025-8-3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嵌入式硬件架构多样(ARM、RISC-V、DSP、FPGA 等),不同厂商的部署工具(如 TensorFlow Lite Micro、ONNX Runtime、厂商自研工具如 NuML Toolkit)兼容性差,工程师需为特定芯片定制优化流程(如针对 NPU 的算子映射、内存分配),学习成本高。
suiziq 发表于 2025-8-3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模型在嵌入式设备上的性能( latency、吞吐量、功耗)受硬件架构、编译器优化、数据输入格式等多重因素影响,难以通过理论计算预判,需反复实测调优,开发周期延长。
星星点点didi 发表于 2025-8-30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AI 模型的推理时间通常随输入数据动态变化(如图像复杂度不同),而嵌入式系统(如自动驾驶、工业控制)要求确定性延迟(如≤20ms),否则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如传感器数据处理滞后导致决策失误)。
wamed 发表于 2025-8-30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嵌入式设备多工作在复杂物理环境中,输入数据可能存在噪声(如摄像头模糊、传感器漂移),而训练好的 AI 模型在分布外数据(OOD)上的表现往往骤降,需设计轻量化的在线校准机制(如自适应阈值调整、增量学习),但会进一步消耗资源。
hhdhy 发表于 2025-8-3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AI 模型的 “黑箱特性” 导致错误难以溯源,而嵌入式系统(如医疗设备、汽车电子)需具备故障自诊断能力。例如,当 AI 模型输出异常时(如误将行人识别为背景),系统需快速切换至传统算法兜底,但如何设计 “AI + 传统逻辑” 的切换策略是技术难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