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MCU的信号完整性在工作中到时经常用到,而且也经常的调试,MCU信号完整性,稳住信号不跑偏,在电子设计领域,MCU就像整个系统的大脑,而信号完整性则是保障大脑与身体各部位顺畅沟通的关键。实际做PCB设计时,信号常常不听话,在板上跑得歪七扭八,让整个系统状况百出,不能够正常的工作,或者稳定的跑起来。下面就分享一些我在处理MCU信号完整性方面的经验,还有那些踩过的坑。
首先是要考虑布线,布线是影响信号完整性的首要因素,好的布线能让信号像在高速工作时飞速传输的关键。刚开始做设计时,我布线毫无章法,那个时候只要是哪个想要画板,基本免费帮别人画,只想着把各个元件连起来,结果信号在板上乱窜,系统时不时就出故障。后来也是对这方面研究多了我意识到,高速信号线得遵循最短路径原则。就像送快递,走的路越短,到达时间就越快,信号也就越稳定。所以在布局时,我会把相关的元件尽量靠近放置,减少信号线的长度。比如MCU和它直接控制的芯片,我会让它们紧挨着,这样信号线就能短一些,受到的干扰也少。
如果在布线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多层,分层布线也很重要。不同性质的信号线要分开走,就像把不同班级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的教室,避免相互干扰。高频信号线对干扰特别敏感,我会把它们放在内层,周围用地层包裹起来,就像给信号线建了一个屏蔽层一样,能有效屏蔽外界的干扰。而低频信号线则可以放在外层,这样布局更合理,也能提高信号质量。 上面说了要尽量的短,长度匹配也是关键,对于差分信号线,长度必须严格一致。如果两根线长度不一样,信号到达的时间就会有差异,就像两个人跑步,一个先到终点,一个后到,会导致数据出错。我会用EDA软件精确测量和调整每根线的长度,让它们像双胞胎一样步调一致,就是常说的等长等距等宽。经过这样的精心布线,PCB上的线路看起来整齐有序,信号完整性也大大提高。 有时候,即使布线做得很好,信号还是可能会出现反射和失真,这时候匹配电阻就能派上大用场。匹配电阻就像一个平衡器,能让信号源和传输线之间的阻抗匹配,减少信号反射。 在高速信号传输中,常用的匹配方式有串联匹配和并联匹配。串联匹配是在信号源端串联一个电阻,让信号源的输出阻抗和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等。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MCU输出的时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过冲和下冲,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很大,导致系统时钟不稳定。后来我在信号源端串联了一个合适的电阻,经过调试,时钟信号变得平稳多了,系统也恢复了正常运行。
并联匹配则是在传输线的末端并联一个电阻,使传输线的末端阻抗和特性阻抗匹配。有一次我在设计一个SPI总线时,发现信号在总线上传输时出现了明显的失真,数据传输错误率很高。经过分析,原来是总线末端没有进行匹配。我赶忙在末端并联了一个上拉电阻,就像给信号加了一个助力器,信号质量立刻得到了改善,数据传输也变得准确可靠。
串扰是信号完整性中让人头疼的问题,它就像一个隐藏的炸*,随时可能让系统抽风。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系统在运行时时不时就会死机,数据也经常出错。经过一番排查,发现是相邻信号线之间的串扰导致的。
为了解决串扰问题,我想了很多办法。增加信号线之间的间距是最直接的方法,就像给两个人之间留出更大的空间,避免相互碰撞。我还在关键信号线周围添加了屏蔽地线,就像给信号线穿上了一层铠甲,能有效阻挡外界的干扰。另外,优化布线层叠结构也很重要,减少平行走线的长度,能降低串扰的影响。 处理MCU信号完整性需要耐心和细心,从精心布线到巧用匹配电阻,再到解决串扰问题,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只有这样,才能让信号在PCB上稳稳地传输,让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串扰产生图: 等长线 右边打叉的就是一个错误的走法。
这个是正常的差分等长走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