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广州东站候车厅内的一场“货架变革”悄然引发全民热议。原本在货架上占据显眼位置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统一老坛酸菜面等经典速食产品集体下架,取而代之的是琳琅满目的干拌面、自热米饭等新品。这场由广州东站率先发起,并迅速蔓延至白云站等高铁枢纽的“去泡面化”行动,不仅重塑了旅客的饮食选择,更将公共空间管理中的文明困境与利益平衡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
“去泡面化”政策一经推出,立即引发了两极化的反应。支持者援引12306官网的出行指南:“旅客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请勿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气味浓重食品。”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李明阳的模拟实验显示,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车厢内,泡面气味分子扩散速度是开放空间的3.2倍,残留时间超过45分钟。他们认为,停售泡面有助于改善高铁车厢的空气质量,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然而,反对声音则聚焦于个体自由。常年往返广深的商务人士陈先生算了一笔账:高铁餐车一份45元的红烧排骨套餐,价格是泡面的8倍;而站外便利店虽售卖泡面,但需穿越200米长的地下通道,“对于提着行李的旅客,这相当于增加30%的体力消耗”。更值得关注的是,铁路部门允许旅客自带泡面上车,却禁止站内销售,这种“开前门堵后门”的做法被质疑为“懒政管理”,没有充分考虑到旅客的实际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