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电对船舶及航运行业的危害分析 船舶在海上作业或航行时,因船体暴露于广阔水面、缺乏周边高耸建筑物的屏蔽作用,极易成为雷电放电的目标。雷电对船舶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直击雷危害 船舶的桅杆、雷达天线、通信塔、导航设备等往往是金属高耸部位,在雷暴天气中极易遭受直击雷。直击雷电流可达到30~200kA(IEC 62305和GB/T 21714.2标准给出的典型值),对雷达罩、信号灯、导航仪器造成击穿或燃烧。 感应雷和电磁脉冲(LEMP)危害 雷电电磁脉冲可通过空气耦合或船体导电结构感应到电气系统中,引起船舶内部电源、通信、控制、导航系统的瞬态过电压,导致设备误动作或损坏。对集成化程度高、控制自动化程度高的现代船舶尤为危险。 雷击引发火灾或爆炸风险 油轮、液化气船、化学品船在甲板或储罐区若遭受雷击,可能引燃挥发性气体或液体,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船员人身安全 雷击瞬间电位差可通过金属甲板、扶手传导,对甲板上作业的船员造成电击伤害。 因此,船舶防雷不仅是保护设备和货物,更是确保船员生命安全和航行安全的关键环节。 二、船舶防雷总体设计思路 船舶防雷应遵循IEC 62305《雷电防护》、IEC 60092-401《船舶电气装置》及中国《GB/T 21413-2008 船舶电气装置雷电防护》标准。整体思路为“引下、接地、均压、屏蔽、限制过电压”。主要措施包括: 直击雷防护:在桅杆顶部设置避雷针或接闪器,将雷电流安全引入船体。 感应雷与过电压防护:在电源和信号线路设置浪涌保护器(SPD)、气体放电管、TVS等过压保护元件。 等电位连接:船舶金属结构、甲板设备、接地汇流排、屏蔽层之间保持可靠电气连接,消除电位差。 接地与泄放:利用船体钢结构与海水的低阻特性作为接地体,实现雷电流安全泄放。 三、直击雷防护装置设计 1. 接闪器(避雷针)选型 安装位置:桅杆顶部、雷达天线周边、最高点的船桥顶部。 材质:不锈钢316L或铜合金,耐腐蚀、抗海水盐雾。 雷电流参数:需按I级防雷设计,最大雷电流Iimp≥200kA。针体和引下线截面积应≥50mm²铜或≥70mm²镀锌钢。 2. 引下线和接地 引下线:采用≥50mm²铜绞线或≥70mm²不锈钢扁钢(30×3mm),沿桅杆内侧敷设,减少弯曲半径<0.2m,避免尖锐折角。 接地:直接焊接或螺栓连接至船体主钢结构。船体钢壳与海水等效接地电阻<1Ω,一般可达到0.1Ω以下。 四、地凯科技船舶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浪涌防护 1. 电源线路SPD选型 安装位置:主配电板、控制室配电箱、关键设备前端。 产品类型:船用交流SPD应符合IEC 61643-11和CCS《船用产品认证》。 典型参数: 额定工作电压Un:AC 230/400V(三相四线)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275V(单相)/440V(三相) 标称放电电流In:20kA(8/20μs) 最大放电电流Imax:40kA(8/20μs) 雷电冲击电流Iimp:12.5kA(10/350μs)I级 电压保护水平Up:≤1.5kV 后备保护器:在SPD前串联C型曲线微断(C25~C63A)或专用SCB后备保护器,分断能力≥6kA。 2. 信号线路SPD选型 应用范围:雷达数据线、GPS信号线、VHF/UHF通信线、网络以太网线、控制信号线。 参数参考: 工作电压:5V/12V/24V/48V DC 传输速率:≥100Mbps(以太网) 标称放电电流In:5kA(8/20μs) 电压保护水平Up:≤30V(低压信号) 安装方式:尽量靠近被保护设备端,屏蔽层与船体金属结构接地。 3. 天馈防雷器 用于VHF、AIS、雷达天线同轴电缆 频率范围:1MHz~6GHz 插入损耗:≤0.2dB 驻波比:≤1.2 标称放电电流In:10kA(8/20μs) 连接方式:N型、7/16DIN等防水接头 安装位置:天线馈线进舱口处或设备前端。 五、等电位连接与屏蔽措施 等电位汇流排(MEBB):在机舱或电气间设立,用≥50mm²铜排连接船体、甲板、护栏、机壳、金属管道。 局部等电位:关键设备周边设局部接地排,所有金属壳体、屏蔽层、接闪器引下线都接至此排。 屏蔽:信号电缆采用双屏蔽或铝箔+编织屏蔽,屏蔽层在入口端接地;控制柜外壳金属化并可靠接地。 六、地凯科技特殊船型防雷设计要点 轮与化学品船 在储罐区增设静电释放器和接地夹,控制静电电位<30V; 甲板避雷针使用防爆型结构; 所有金属罐体和管路做等电位连接。 客轮和大型邮轮 大量弱电和智能控制系统,需多级SPD(I级在主配电板,II级在分配电箱,III级在终端设备)。 对娱乐通信系统(WiFi、闭路电视)配置信号防雷器。 渔船和小型船舶 结构简单,至少在桅杆上装设避雷针并引入船体; 低压电源和通信线采用组合型SPD。 八、地凯科技船舶完整防雷解决方案示例 桅杆、雷达顶端:不锈钢避雷针(3m),Iimp≥200kA,铜绞线50mm²引下线 桅杆顶部,引至船体 主配电板:I级电源SPD,Un 400V,Iimp 12.5kA/相,Up≤1.5kV,配电板输入端 分配电箱:II级电源SPD,Un 230V,In 20kA,Imax 40kA,Up≤1.5kV,各分电箱 雷达/导航信号线:数据线SPD,5V/12V,In 5kA,Up≤30V,设备端或舱口 天线馈线:同轴天馈防雷器,1MHz~6GHz,In 10kA,插损≤0.2dB,天线进舱口 机舱等电位汇流排:铜排50×5mm,电阻<0.1Ω,机舱 地凯科技船舶防雷需从“直击雷+感应雷”双重防护入手,合理设置接闪器、引下线、SPD、等电位连接。所有防雷器件需通过中国船级社(CCS)或国际船级社(DNV、ABS)认证,保证在盐雾、高湿、振动环境下长期可靠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防雷装置巡检,雷雨季节前重点检查SPD状态、接地电阻和等电位连接。通过上述方案,可显著降低雷电对船舶电气设备、货物、船员和航行安全的威胁,确保航运行业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安全稳定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