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失调电压 —— 使输出电压为零(或规定值)时,两个输入端之间所加的直流补偿电压。
输入失调电压温度系数 —— 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单位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输入失调电压的变化率。
输入失调电流 ——使输出电压为零(或规定值)时,流入两个输入端的电流之差。
输入失调电流温度系数 ——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单位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输入失调电流的变化率。
输入偏置电流 —— 使输出电压为零(或规定值)时,流入两个输入端电流的平均值。
输入偏置电流温度系数 ——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单位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输入偏置电流的变化率。
静态功耗 —— 输入端无信号并且输出端无负载时,器件所消耗的电源功率。
开环电压增益 —— 器件在开环时,输出电压变化与差模电压变化之比。
输出峰-峰电压 ——器件在规定电源电压和负载的条件下,所能输出的最大峰—峰电压。
最大共模输入电压 ——比规定的共模信号抑制比下降6dB时的共模输入电压。
最大差模输入电压 ——两个输入端所能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 电源电压抑制比 —— 电源的单位电压变化所引起的输入失调电压的变化率。
最大输出电流 ——在最大输出峰—峰电压下,所能输出的最大电流。
输出短路电流 ——同相输入端在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下,输出端对低短路时的直流输出电流。
开环带宽 ——开环电压增益下降到基准频率的0.707倍(-3dB)时所对应的频率。
单位增益 —— 开环电压增益为10dB时所对应的频率。
增益带宽积 ——在6dB/倍频程的增益—频率特性范围内,电压增益与对应频率的乘积。
全功率带宽 ——输出最大幅度时的最高工作频率。
开环差模输入电阻 —— 差模输入电压变化与对应的输入电流变化之比。
开环输出电阻 ——外加输出电压变化与对应的输出电流变化之比。 等效输入噪声电压 ——输出端的噪声电压在输入端的等效值。
输出电压转换速率 ——输入端在规定的大信号阶跃脉冲电压时,输出电压随时间的最大变化率。
建立时间 ——从输入端施加规定的大信号阶跃脉冲电压至输出端达到规定精度的数值所需要的时间。
全响应时间 ——从输入端施加规定的小信号阶跃脉冲电压至输出电压达到规定精度的数值所需的时间。
延迟时间 ——从输入端施加规定的小信号阶跃脉冲电压至输出电压达到满幅度的0.1时所需要的时间。 上升时间 ——输出电压从满幅度的0.1上升到0.9时所需要的时间。
下降时间 ——输出电压从满幅度的0.9下降到0.1所需的时间。 脉动时间 ——输出电压从满幅度的0.9到规定幅度比时所需的时间。 通道分离度 ——器件中,有信号通道的规定输出电压与无信号通道输入端的串扰(耦合)电压之比。
以上摘自《标准集成电路应用手册——运算放大器》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俺没有写英文符号(大家可以自己对照),免得大家更糊涂。大家别头大啊,其实明确几个主要参数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