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我要提问
12
返回列表
打印

仿真器的使用与产品质量的关系问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平常人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fsaok| | 2007-3-17 1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

仿真器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不过,虽然我有时候,一个月就会设计五六个产品,但我也很少使用仿真器,

现在单片机的发展已经是很多工具,仿真器只是其中一种工具而已.在线下载和软件仿真等工具也能帮助我们调试,

软件仿真有些方面会比硬件仿真强,比如计算一个子程序的机器周期.

工具,只是在合适的时候需要用,坐车一般比走路快,但爬山可能比开车上山快,如此而起.

顺便说一句,我在1985年的时候,使用一个51的仿真软件,那软件特别好用的一个功能是程序可以有一个undo键,使我很随意设的断点,可以查到最后调用那个子程序的跳出点,另一个功能是很容易计算一大段程序运行后所占用的机器周期,这些功能,硬件仿真是不可能实现了

可惜,那个仿真软件因为不能在windows中运行,成了我很迟才使用windows原因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平常人|  楼主 | 2007-3-17 14:5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我是要讨论仿真器的使用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现在变

哈哈,我是要讨论仿真器的使用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现在变成要不要使用仿真器的讨论。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一、初创时的手工精雕细刻,二、小规模生产的作坊或手工作坊,三、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

它的第一阶段——初创阶段,基本是完全靠个人智慧凭空想象,像18楼所说需要头等高手的无中生有;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生产效率低,只有少数人能够从事这样的开发,产品质量的保障完全靠个人经验。

为了克服初创阶段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那些头等高手把生产开发中的某些环节程式化了,使得较多经过训练的人在高手的指导带领下,能够参与到生产开发中,这就是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但保障产品质量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是需要高手的参与,不能大规模的复制,满足不了大批量的需要。

进入到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的阶段,很多与大规模生产相关的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因此产生了很多质量控制的手段。这个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生产和开发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规模地展开;比如现在AMD有比Intel先进的四核CPU,但它需要用45nm的工艺生产,而成品率低一直是困扰AMD的最大问题,也成为Intel偷笑的原因,Intel可以用65nm的工艺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双片双核CPU与AMD抗衡。这里AMD面临的问题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规模地生产”。

关于嵌入式系统和单片机系统的开发技术发展,也遵循这个发展原则。像computer00、maychang这样的顶尖高手还处在第一阶段,它可以凭空想象、无中生有;哪天computer00要自己开个小公司,雇几个人共同开发时,你就进入到第二阶段,你就要考虑如何能复制出若干个computer00这样的顶尖高手了;当你继续发展到可以开一个国际性的设计研发企业时,请问你又有什么手段复制出几十、成百的顶尖高手呢?

仿真器的使用,一方面是降低了开发单片机系统从业人员的技能与经验要求,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像高手一样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高手从事更加复杂和挑战性的工作,使一些他们曾经敢想不敢做的事情成为可能;就像造楼一样,过去没有塔吊照样可以造十几层的大楼,现在有了塔吊我们可以更快更好地造楼,可以造更高更大的楼。

13楼关于仿真器性能的问题,不在这个问题的讨论范围内,暂先不谈,但这确实是影响仿真器使用的大问题,以后有时间再讨论这个问题吧。我曾经专门学过仿真器原理设计的课程,可以贡献一些心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daguang72| | 2007-3-17 15:26 | 只看该作者

不是绝对的事情

我有时候用有时候不用,原则是能用尽量用,有的单片机根本没有仿真器只好不用。逻辑再严密的人做出来的产品不经过测试也不可能过关的。我们不是搞某种崇拜,唯一的目的就是想把产品做好。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无格| | 2007-3-17 15:38 | 只看该作者

凑个热闹接着听,这麽多泰斗级老师给咱讲课来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dai_weis| | 2007-3-18 07:2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产品是做出来的我赞同

但是如果否认软件也是做出来不是测出来,我不太赞同。
好像没有人能够保证软件的每一行代码和代码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会出错
即使你规划好了软件编写的每一个环节,那么没有可靠专业的测试,也不能保证其可靠性,否则微软就不会花那么大的力气进行阿尔法测试和贝塔测试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NE5532| | 2007-3-18 08:53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啊,微软跟咱的应用可不一样

windows死机可以重起,飞机控制器死机可就只有见上帝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computer00| | 2007-3-18 13:54 | 只看该作者

倒塌了~~~~关键是调试的思路,工具只是个辅助的东东,

需要用的时候,有得用更好~~~~~~~~~ 就好比你把梳子卖个和尚,他们要来也没啥用~~~~~(特殊情况除外)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ocon| | 2007-3-18 15:32 | 只看该作者

在做过的项目中大概有5%使用了仿真器,

实际做项目时该用就用,但不推荐新手使用。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tyw| | 2007-3-18 16:09 | 只看该作者

和尚买梳子就不能给尼姑mm用了吗

唉,忘了尼姑mm也不用梳子滴,哈哈
还没争好吗.真劲夹哦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dai_weis| | 2007-3-18 19:4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飞行控制器一般都是由备份的

主控计算机称作FMC(飞行管理计算机)由三套冗余系统构成,采用的不是少数与多数机制,而是完全一致则正确,否则报警错误,而一个飞行控制部分测试的时间远大于开发时间。
不过不用担心,万一计算机坏了,还有机械的液压系统,不会那么巧,带有备份的液压系统也..................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浪淘沙| | 2007-3-20 21:05 | 只看该作者

26楼的朋友,微软正好是个反例

微软就是因为依靠测试来保证产品质量,所以质量没保障,因为它的设计有缺陷,所以不断地加补丁,但还是漏洞百出。正因为如此,他改进了设计,他的新系统Vista才会宣称比以往的系统更稳定!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dai_weis| | 2007-3-20 22:2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也许弄错例子了

不过,我不知道楼上诸位的测试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测试目的有两个:
一个:通过各种环境,不同使用者的测试可以发现某些被忽略的问题,开发小组不是神仙,总会漏掉什么,大小多少而已,
微软比较惨,漏下的东西和bug太多,不过至少目前我们还得用。
第二个,也是关键的,用户不是工程师、技术员,他们对于产品的操作取决于用户群体对该类设备的认知度和熟悉程度。
即使一个制作过程非常完善的产品,但是用户操作很是蹩脚,那么也是失败的产品。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NE5532| | 2007-3-21 19:55 | 只看该作者

测试是尽可能地找BUG

但是写软件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BUG,而不能抱着“反正有测试关”的侥幸心理听之任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dai_weis| | 2007-3-22 09:42 | 只看该作者

“反正有测试关”的侥幸心理

如果哪个软件工程师敢说这样的话,或者有这样的心态,只能有一样工作让他做:回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HWM| | 2007-3-22 10:40 | 只看该作者

有的地方是必须要用仿真机的,否则你口袋里的银子会很快

我在用OTP单片机时,是必须用仿真机的。虽然在软件仿真中已经有相当的把握,但还是用仿真机仿真后才放心烧片。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yewuyi| | 2007-3-22 11:49 | 只看该作者

to fsaok

跟踪功能确实不错……

不过现在很少有这样的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