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请教一个单片机IO口问题

[复制链接]
6835|27
 楼主| catiya 发表于 2008-8-2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图,用51单片机的一个IO口驱动一个三极管实现电平转换。这款单片机的IO口可以设置为强推挽输出,R1下拉的目的是单片机上电时,IO口默认输出低电平,这样OUT端输出为高电平24V,当IO口输出高电平5V时,OUT端输出为低。逻辑是反的。
 楼主| catiya 发表于 2008-8-21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

但是换成如下接法,却无法实现正逻辑,当单片机IO端输出5V高电平时,实测R2上没有压降,无论R3为1k,4k,还是10k,OUT端输出始终是4V左右,无法满足输出24V高电平的需要。请问是电路原理设计有问题还是R参数配置得不对,谢谢!
chenczy 发表于 2008-8-2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建议

    第一种接法是对的。对于第二种电路,你可以把下拉R1去掉,把9013改成9012。好像从没用过你那种接法。
 楼主| catiya 发表于 2008-8-21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第2种电路接法的目的

目的一是确保正逻辑。二是在没有动作的时候,OUT端是被拉到地的,这时候电路没有电流,系统功耗较低。若换成PNP型的9012,同样要实现正逻辑,而且平时OUT为低的话,就有功耗问题存在。
cooperate 发表于 2008-8-21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LZ没有掌握NPN的用法,呵呵

用NPN + PNP组合,即可靠的正逻辑也
chenczy 发表于 2008-8-21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简单地说吧

    三极管的输出端要在集电极,别的你自己想办法了。
 楼主| catiya 发表于 2008-8-2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cooperate和chenczy的意思

应该是这样吧?
xwj 发表于 2008-8-21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孺子可教也

基本可用,
但建议R1、R3改为分别并联在两个三极管的发射结上
24V的话R4应该根据负载电流要求适当增大
chenczy 发表于 2008-8-21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7楼说的差不多

    不过要是我的话,我会去掉R3和R5,即R3和R5都断开,再在输出那加个小电阻。不过我用的的5V电压。
老狼迈克 发表于 2008-8-2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不了

受不了,你想输出24V,也得基极电压大于24。6V才行啊
2shift 发表于 2008-8-21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一个光耦代替三极管,不就简单多了

lyjian 发表于 2008-8-21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一个光耦可是十个三极管的价钱

lyjian 发表于 2008-8-21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要同相输出用一个三极管也是可以的

不过最大的输出电流要受制于单片机的最大低电平输出电流了
lyjian 发表于 2008-8-21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lbx_00 发表于 2008-8-2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lz的第二种接法是射极跟随器,当然不会有24v

xwj 发表于 2008-8-2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也就是三极管的3种典型应用电路了

共射放大:基极输入,集电极输出,输出反相,可以得到放大的电压和电流;

共集放大:基极输入,发射极输出,输出同相,只能得到放大的电流,电压增益为1,又名射极跟随器;

共基放大:发射极输入,集电极输出,输出同相,只能得到放大的电压,电流增益小于并接近1。


再就是用多个三极管把各种电路形式组合起来,就能实现更复杂的特性和功能要求了...
杨真人 发表于 2008-8-2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awey 发表于 2008-8-21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图为什么要改?正负逻辑用软件很难实现吗?

1981zr 发表于 2008-8-21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复

您用的的是共射电路,当输出口是on是,BE导通所以你测出来的电压很低,当IO输出为低点平时,三极管无法导通,由于上来电阻R3的存在,你才可以测到24V的高电位,建议有时间可以去下面的网址看看,里面有很多名校的视频讲座http://www.abab123.com/bbs/down.asp?html=1007640
 楼主| catiya 发表于 2008-8-22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很菜,学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2

主题

235

帖子

2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