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放大遇到的一个问题

[复制链接]
5542|57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3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maychang 发表于 2019-1-23 09:21
共射互补推挽输出端经R4接到VT1基极,是负反馈。显然不能提高VT1放大倍数。
此电路中,我觉得R5没有多大 ...

你跟我看的角度不同,你的从大环闭环的角度,我是从开环局部放大级的角度。如果断开大环的反馈。开环放大倍数会增加。
maychang 发表于 2019-1-23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3 09:28
你跟我看的角度不同,你的从大环闭环的角度,我是从开环局部放大级的角度。如果断开大环的反馈。开环放大 ...

不大明白。
“如果断开大环的反馈。开环放大倍数会增加”。“断开大环的反馈”是指从哪里断开?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3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maychang 发表于 2019-1-23 09:32
不大明白。
“如果断开大环的反馈。开环放大倍数会增加”。“断开大环的反馈”是指从哪里断开? ...

R4就是一个电压并联负反馈,闭环放大倍数为(R4/R1)+1
maychang 发表于 2019-1-23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3 09:37
R4就是一个电压并联负反馈,闭环放大倍数为(R4/R1)+1

“R4就是一个电压并联负反馈”
这是很明显的事,我在20楼也曾经说过,并且说R5的作用由于R4的负反馈减弱了,所以R5必要性不大。

评论

@zyj9490 :从输入阻抗角度看,经R4的电压并联反馈当然使输入阻抗大为降低(与R4接到固定电压上相比较)。这一点好像没有争议。  发表于 2019-1-23 10:55
如果从输入阻抗角度。。。  发表于 2019-1-23 10:44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king5555 + 4 是。R5与稳定呈正比但与下半周出力呈反比,故敢值大不了。

查看全部评分

maychang 发表于 2019-1-2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系统提醒说Lgz2006评论了我的帖子,但点开后总也找不到,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怀疑系统出了错。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maychang 发表于 2019-1-23 10:14
系统提醒说Lgz2006评论了我的帖子,但点开后总也找不到,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怀疑系统出了错。 ...

我也看不到了。待会儿刷新再看。没啥,也就重复R5的必要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king5555 + 3 不降低出力时R5越大越好。您留言我也不能回信。快不能來了。

查看全部评分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3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我们一般不关心局部增益的加减,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反馈,而且当然是负反馈,根本不在乎诸如B+1还是不加1之类。
hk6108 发表于 2019-1-23 1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aychang 发表于 2019-1-23 09:21
共射互补推挽输出端经R4接到VT1基极,是负反馈。显然不能提高VT1放大倍数。
此电路中,我觉得R5没有多大 ...

减失真,扩带宽,稳增益,是负反馈的三大功能,
不过,减失真的能力,串联反馈远比並联反馈强,又可减轻並联反馈的降阻作用,而且,这 R5 跟 R2 一样,可把部份输出幅度牺牲掉,使输出正负半周得以消极平衡。

评论

那就无需自举了,只留下R3并且让R5等于R3就得了呗,没自举,直接耦合的优点才可尽现,C4给VT1去耦,并且在VT2和VT3集极串个三极管做稳压,进一步减轻对前置级(VT1)的影响。  发表于 2019-1-24 01:53
hk6108 发表于 2019-1-23 18: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k6108 发表于 2019-1-23 15:43
减失真,扩带宽,稳增益,是负反馈的三大功能,
不过,减失真的能力,串联反馈远比並联反馈强,又可减轻 ...

在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线性区) 内,串联反馈与並联反馈是可以各自进行,不会互相冲突的,
没有 R1 ,R5 对静态工作点的稳定作用是发挥不起来的,R5 提高的 输入阻抗,只是 Ui 增加,Ib1 的需求並没丝毫减少,亦无助于对偏置 (R1 和 R4) 分流问题的解决!
戈卫东 发表于 2019-1-23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费晸 发表于 2019-1-23 01:13
这种电路有人会把C2当C3用,扬声器则接在原本是R2的位置。

可以节省一个电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king5555 + 5 个把月沒见到您人影,都沒机会给您加分。我快要消失了。

查看全部评分

chunk 发表于 2019-2-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maychang 发表于 2019-1-23 09:21
共射互补推挽输出端经R4接到VT1基极,是负反馈。显然不能提高VT1放大倍数。
此电路中,我觉得R5没有多大 ...

我有这样一个看法:因C2的接入,电阻R3两端(即B点和E点)电位总是同时同向且几乎等幅变化,使得R3的微分电阻成了高阻,这有助于提升VT1的电压增益。您的意见如何?
@zyj9490
zyj9490 发表于 2019-2-2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chunk 发表于 2019-2-2 13:53
我有这样一个看法:因C2的接入,电阻R3两端(即B点和E点)电位总是同时同向且几乎等幅变化,使得R3的微分 ...

你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从交流电位来说,B极与E极的电位是相等的(或相近似的),等效于此支路的电流等于0,类似于交流开路。从前级的C极流出来的交流电流全流后级的基极。相当于集电极的等效负载提高,提高了前级的放大倍数(电压信号)或电流的放大倍数,(不分流)。
maychang 发表于 2019-2-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chunk 发表于 2019-2-2 13:53
我有这样一个看法:因C2的接入,电阻R3两端(即B点和E点)电位总是同时同向且几乎等幅变化,使得R3的微分 ...

同意,是这个意思。
zyj9490 发表于 2019-2-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chunk 发表于 2019-2-2 13:53
我有这样一个看法:因C2的接入,电阻R3两端(即B点和E点)电位总是同时同向且几乎等幅变化,使得R3的微分 ...

因R3的电压没有,流过R3的电流为0,从B极顺R3看进去的输入电阻等于无穷大。
maychang 发表于 2019-2-2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chunk 发表于 2019-2-2 13:53
我有这样一个看法:因C2的接入,电阻R3两端(即B点和E点)电位总是同时同向且几乎等幅变化,使得R3的微分 ...

但是VT1增益的提高,相较于R4R1以及R5构成的负反馈来说,实在不必考虑。

评论

您说得在理,感谢。  发表于 2019-2-6 14:53
Lgz2006 发表于 2019-2-2 19: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hunk 发表于 2019-2-2 13:53
我有这样一个看法:因C2的接入,电阻R3两端(即B点和E点)电位总是同时同向且几乎等幅变化,使得R3的微分 ...

对于原理学习者,可以认为它是提高增益。
对于产品设计者,他们不这么考虑问题。一方面本级设有深度大回环负反馈,并不计较它的增益提高。另一方面功率及驱动级重点是提高“率”,增益问题早于前置级解决了。

评论

多谢指教,又明白了一些。  发表于 2019-2-6 14:54
你瞅啥 发表于 2019-2-2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了这么久就没人看出来VT2和/或VT3的e极需要串联一只小电阻吗?我就见过没装电阻烧毁管子的。
Lgz2006 发表于 2019-2-2 20: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一沒看见不加小电阻的,二没听说小电阻和烧管有必然关系的。
hk6108 发表于 2019-2-2 2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功率管射极的电阻不一定要加,
这个电阻通常只有 1Ω甚至更小,对负反馈及管子热稳定性的贡献有限,
我想,它的作用是 使两管的特性差距得以抒缓,对来自负载的冲击亦有点阻尼作用。
费晸 发表于 2019-2-3 0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低压大电流,比如15V10A吧,那么,1Ω就已经10V了,0.1Ω也有1V,虽然比较靠谱,但对于十几V或更低的电压而言,电压增益与电源电压利用率都损失太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