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吾要单片机 于 2013-6-2 19:24 编辑
我的观察:
1、ARM所有指令都是有条件执行,这一点比MIPS灵活,值得表扬!。
2、ARM所有指令都具有执行后可选择更新状态码的功能,这一点似乎也比MIPS灵活。
3、ARM工作寄存器只有16个(实际上用户随意使用的只有13个),甚至在16指令模式下使用不到8个工作寄存器。用户可任意使用的工作寄存器太少,对R型CPU来说是个硬伤,它将无法应用在大量数据运算的场合(如大型机),由于可用工作寄存器太少,如果自动变量定义过多的话,将无法定义在工作寄存器中,所以需要频繁访问主存,性能不会好到哪里去。对于这一点,MIPS应该完胜ARM,所以ARM在嵌入式领域应用比较合适,而MIPS无论在嵌入式领域还是大型机领域都能胜任,两样通吃。
4、ARM的推广工作远好于MIPS,ARM资助了不少人出版ARM的学习、开发资料,更为可贵的是ARM的开发工具几乎免费,其结果是学习和应用ARM的电子工程师多的是,所以ARM气势如虹也是理所当然的,从这一点可以证明,江山是靠自己打下来的。
本人技术方案的技术特点:
1、所有指令都是有条件执行,这一点与ARM相同。
2、所有指令都带有跳转功能,这一点前所未有,独具特色。
3、有重复计数器配合条件码RP、RZ、RN指示重复操作,重复计数器计数零开销,这一点也是独具特色。
4、可重复操作一定数量指令组,指令组大小由跳转矢量决定。(比X86灵活得多了)
5、重复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被中断。(我不知道X86在进行重复操作时能不能响应中断)
6、CPU可以工作于半寄存器模式(即16个工作寄存器、8位跳转矢量),也可以工作于全寄存器模式(即32个工作寄存器、6位跳转矢量),这两种模式可以由程序员随意切换,可以做到处于全寄存器模式的子程序能够调用处于半寄存器模式的孙程序,反之亦然(这一点也是独具特色)。所以它也和MIPS一样,既可以应用于嵌入式领域,也可以应用于大型机领域。
7、优化的指令可以显著减少在多维数组下标计算时使用的指令数量,这一点比ARM和MIPS都减少一半。
以上是我的观察,欢迎大家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