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子产品的设计到采购,无源元件是个配角,在整个电子产品中所占的物料成本约占有一成,但电子产品中无源元件数量众多。以电容为例,从2G发展到3G,光一部手机中的MLCC数量就从平均165个增加到了288个;电视机中的电容数量从CRT时代的200多颗增加到了液晶电视时代的1000多颗。数量众多,按可靠性累积的结果是无源器件的可靠性远远低于IC,任何一个微小的无源器件的失效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失效。
无源器件可靠性问题可以通过优选供应商,对供应商产品定期抽样检测等措施把来料质量风险降到最低,但事情并没有结束。所选的元件参数符合电路要求了,也可以工作了,但问题是所选的这些元件能否让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ESD是否满足要求了,增减和调整阻容元件是否让手机获得了完美的音频效果。
如果说性能也满足了,那么元件价格是否合适?对于高端电子产品来说,性能要求高于价格要求;对于低端电子产品而言,价格要求高于性能要求。如何掌握平衡点?质量好的产品价格高,价格低的产品质量总是让人放心不下。如果价格也令人满意,但是供应商供货周期有点长,那又怎么办?
这一环套一环的问题都是无源元件选型过程要解决的问题。选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个设计工程师,物料认证工程师,采购,供应商乃至第三方检测机构互动的过程,脱离了任何一个角色的参与,这个过程可能就会进行的很艰难。经常在论坛里看到采购人员抱怨:设计工程师给出的规格难找。事实上很多刚入行的开发设计工程师只是按理论计算,并不了解供应商的实际生产状况,常常列出一些很少生产甚至不存在的规格。例如按理论计算得到0603/C0G/25V/3300pF规格的MLCC,但是0603/C0G/25V的MLCC一般只做到1000pF。由于设计工程师对选型的一些情况不了解,造成采购成本上升而且影响交期。
元件选型中各个角色要对整个过程要相当熟悉。设计工程师要了解供应商的情况,也要了解产品情况。采购也要判断设计工程师给出的规格是否切合实际。正是基于这样的状况,电子元件技术网推出了选型专题系列,本期推出的是电容的选型要领,以后会陆续推出电感、连接器、MOSFET等元器件的选型话题。我们认为选型是基础电路创新的开始。
电容是电子设备中用量最大的无源元件。中国生产世界上超过4成的电容,国产电容与国外电容的质量水平差距在缩小。在国产元件替代中,电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电容中以MLCC与铝电解电容的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所以本期电容的选型选择的是MLCC与铝电解电容。国外电容大厂网站通常都提供有选型工具进行辅助选型,一般有两种:按参数选型和按应用选型,本期专题将介绍一些主流的选型工具。另外元件的最终选用还要通过仿真工具优化,有哪些主流的仿真工具以及各自的特点也将在本专题中介绍。
《MLCC选型:仅仅满足参数还远远不够》
MLCC的选型时,电容值、容差、耐压、使用温度、尺寸等参数满足电路要求时还应该注意什么?为什么采购说设计工程师给出的规格找不到?MLCC替代电解电容是应该注意什么?MLCC是否真的非常可靠?为什么检测过关的产品使用中会失效,哪里出了问题?样品检测时为什么容量不正常?MLCC的直流偏置效应考虑不周对系统有什么影响?
《铝电解电容选型要素探讨》
在所有的被动元件中,铝电解电容的失效率最高,所以选型尤为重要。铝电解电容的选型是建立在对铝电解电容各种参数的认识上的。熟悉了参数,还应该了解参数背后的东西,例如标称2000小时寿命的铝电解电容是不是一定比1000小时的寿命长......
《从应用入手选型的三大作用》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讲起他的创作时曾有过名言:“拿起工具,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这句名言让他创造了传世名作《思想者》。今天,对于从事电子研发和制造的工程师来说,也如同雕塑家一样,需要利用选型工具,在种类繁多的元器件中找到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元器件,从而设计和制造出最具性价比的产品。选型工具能够满足设计工程师三个方面的需求,即新应用的开发、供应商的对比选择、以及设计优化和降低成本等。因此,在设计、研发和生产以及测试的过程中,选型工具起到筛选、甄别、对比的重要作用。
《电子元器件S参数的含义和用途》
“橘生淮南为桔,橘生淮北为枳”,外部环境就是这么有力量,连电路也无法摆脱这样的规律,当进入高频的世界,适用于节点电路的传统电路理论已不再适用,必须采用微波网络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电路的性能,这时S参数成为最要的参数。阻抗和导纳矩阵反映了端口的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而S参数散射矩阵是反映端口的入射电压波和反射电压波的关系。S参数在射频段很容易被测量,特别适合用于微波段的系统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