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我要提问
12
返回列表
打印
[电路/定理]

酱油启示录——82,书名....

[复制链接]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Lgz2006| | 2014-3-26 0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头一行(算个序言吧)末了说得好
------以书名唬人------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路过打酱油。。|  楼主 | 2014-3-26 0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过打酱油。。 于 2014-3-26 09:11 编辑
Lgz2006 发表于 2014-3-26 08:38
头一行(算个序言吧)末了说得好

你恰恰说错了,我是一般不提具体的书名,也不荐书,而只是用《电路》或《模拟电路》泛指


《数学》不好还可以混,《语文》不好就基本没什么救了.....


请帮我找找,那《数学》和《语文》具体是哪个作者所著,又是哪家出版社出的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路过打酱油。。|  楼主 | 2014-3-26 09:2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采用《》的一点说明: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用“《》”来引某一个范畴内的理论,这是有一点道理的。其一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是以文本形式发表(即书),其二是想把某些名词(如“电路”)的使用范畴加以明确地区分。关于现实中的“电路”和《电路》中的“电路”,我曾有过明确的表述,在此不想复述。在此,只想强调一点——《电路》不是具体的某一本书,那是一个范畴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不亦心| | 2014-3-26 13:19 | 只看该作者
路过打酱油。。 发表于 2014-3-26 09:09
《数学》不好还可以混,《语文》不好就基本没什么救了.....


《数学》不好还可以混,《语文》不好就基本没什么救了.....
请帮我找找,那《数学》和《语文》具体是哪个作者所著,又是哪家出版社出的啊!
=======================================================
学校教材课本还真就有《数学》,《语文》,很多出版社都出过。。。
==============================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用“《》”来引某一个范畴内的理论,这是有一点道理的。其一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是以文本形式发表(即书),其二是想把某些名词(如“电路”)的使用范畴加以明确地区分。
========================================================
关于书名号的用法请度娘,谷哥之。。。
关于这点,我只想说这是个人习惯和喜好问题,本来没有什么大是大非的,
既然LZ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使用“《》”,那么何必一直高傲的说别人外行、错误、杜撰新名词、新概念(不排除个别偏的太远的),只有你认同的才是正统的,正确的……
======================================
PS:不是来抬杠的,纯属围观。顺便表达一下,大家讨论问题态度其实可以好点,网友之间可以更多的相互尊重一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路过打酱油。。|  楼主 | 2014-3-26 13:51 | 只看该作者
不亦心 发表于 2014-3-26 13:19
《数学》不好还可以混,《语文》不好就基本没什么救了.....
请帮我找找,那《数学》和《语文》具体是哪个 ...

学校教材课本还真就有《数学》,《语文》,很多出版社都出过。。。

所以说,那是泛指。言下之意就是不会拿一本“名著”(特别是洋人的书)唬人。

关于这点,我只想说这是个人习惯和喜好问题,本来没有什么大是大非的,

原本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有人质疑,所以在此说明一下而已。

既然LZ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使用“《》”,那么何必一直高傲的说别人外行、错误、杜撰新名词、新概念(不排除个别偏的太远的),只有你认同的才是正统的,正确的……

使用“《》”和那什么“外行”等没有任何关系。这玩意儿,基本属于“来而不往非礼也”。至于正统与否,这有经典可佐证,这也是我常用“《》”的缘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不亦心 + 2
26
lanchong1980| | 2014-3-26 14:06 | 只看该作者
知识到了自然通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maychang| | 2014-3-26 14:11 | 只看该作者
《数学》和《语文》如果理解为两门课程或者两类教材的话,还真有个演变过程。
以下书名号改用双引号。
“数学”原译为“算学”,清华大学原来就有“算学系”。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只知道“算”。大概是觉得该课程不仅仅是“算”,所以后来改成了“数学”。但也有人提出:“数学”研究的可不仅仅是“数”,还有“形”(例如几何),所以定义“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学科。更有人提出:“数学”不仅研究“数”和“形”,更有抽象的什么都不是的东西,例如“集合”中的“元素”。这个争论到今天还没有完。
“语文”过去曾称“国文”。1949后有段时间在中学里面分成两门“汉语”和“文学”。后来才合成一门“语文”。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不亦心 + 2
28
xukun977| | 2014-3-26 14:31 | 只看该作者

以前说过,把我们头脑中洋人发明的东西,如微积分,全抹去,则大学教授水平直接降到小学生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靠掌握洋人发明的知识,而获得铁饭碗的人,说:洋人的东西都是唬人的,很简单的,我早会了,讲什么东西我都清楚。。。

做人不能忘本哇⊙o⊙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Lgz2006| | 2014-3-26 15:11 | 只看该作者
刚才发觉自己越来越不懂这模电了——恁都在说什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shalixi| | 2014-3-26 15:40 | 只看该作者
真叫越学越清楚。到那一天,真连吃饭都知道应该怎么吃了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路过打酱油。。|  楼主 | 2014-3-26 16:09 | 只看该作者
maychang 发表于 2014-3-26 14:11
《数学》和《语文》如果理解为两门课程或者两类教材的话,还真有个演变过程。
以下书名号改用双引号。
“数 ...

“数”绝不仅是1,2,3....,所以“数学”足够了。而“语文”——语言文字,自然而成。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路过打酱油。。|  楼主 | 2014-3-26 16:16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4-3-26 14:31
以前说过,把我们头脑中洋人发明的东西,如微积分,全抹去,则大学教授水平直接降到小学生水平。

在这样 ...

科学定律和数学定理的发现或发明者和那些个著书者不能混为一谈,和那些洋文书名更不是一回事。

说实在,有多少人真正看过那些发现或发明者原著?

所以,你这些话根本没有说服力,也缺乏逻辑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路过打酱油。。|  楼主 | 2014-3-26 16:21 | 只看该作者
Lgz2006 发表于 2014-3-26 15:11
刚才发觉自己越来越不懂这模电了——恁都在说什么

别说“模电”了,不懂《电路》也不奇怪,譬如下面这句

《电路》无路

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能理解。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xukun977| | 2014-3-26 17:14 | 只看该作者

说话太深奥,看不懂

难怪最近有许多人在研读道学,儒学,玄学,想借此来提高自己的模拟电路功夫,看来有道理。
比如说你正在叙述振荡器小信号分析,突然来句:道可道,非常道。。。多高深瓦。。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