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我要提问
12
返回列表
打印

振荡频率

[复制链接]
楼主: jz0095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jz0095|  楼主 | 2014-4-24 10: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别跑题,我不明确的是你“电容变电感”的问题,你什么时候明确过了?总在打滑、脱钩、掉链子。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xukun977| | 2014-4-24 20:58 | 只看该作者

你俩就聊到这吧
人家的ID已经表明来意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jz0095|  楼主 | 2014-4-25 07:07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4-4-24 20:58
你俩就聊到这吧
人家的ID已经表明来意了。

呵呵,我也在20楼表了态。

king5555,你这回可眼拙了啊。

下面继续。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jz0095|  楼主 | 2014-4-25 0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4-4-25 07:25 编辑

非线性振荡频率
.
CC振荡器可靠设计的基础上,在电路中加入采样电阻RcRreso,见图6,电路仍能振荡。
.
6 振荡采样电阻RcRreso
.
箭头-123分别采样输出电压、集电极电压、电感支路中电压波形,各电流关系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各波形关系见图7
.
7 6电路采样波形
.
波形自上而下:
1. 50欧负载上的输出电压波形
2. Rreso的电压波形(反映了电感的谐振电流波形)
3. Rc的电压波形(反映了集电极电流的反向波形)
.
可以看出,ic呈非线性的脉冲状态。在ic的正半周期间,电流是正弦、没有饱和的,输出电压的正半周也呈正弦。三个波形有相差,此处不作分析。ic的下半周处于截止状态,说明器件工作在截止状态。但是电路下半周仍有输出,该输出由谐振器经谐振支路电容提供。谐振电流因正、负半周能量支出的不同呈现出非正弦,但是非正弦程度要好于输出波形的。
从输出波形还可以看出,正、负半周的时间不同。负半周截止状态下,谐振器的无源放电速率较正半周的降低,幅度越高,即储存的能量越高,无源释放到下一个正半周的时间就越长。这就是为什么非线性越强(幅度越高)频率就越低的原理。
.
从输出波形正负半周周期的不对称上,也证明了图5“振荡器线性分析频率高于其无源谐振器频率”的原理。
.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逗你玩~~~| | 2014-4-25 08:20 | 只看该作者
从输出波形正负半周周期的不对称上,也证明了图5“振荡器线性分析频率高于其无源谐振器频率”的原理。


还来劲了~~~

我的原则是,糊涂之人任其糊涂下去吧!

尼玛我要糊涂都难,所谓“难得糊涂”。何必坏了别人滴“好事”呢?况且还是一群糊涂人。俗称傻瓜才是最幸福滴~~~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jz0095|  楼主 | 2014-4-25 11:39 | 只看该作者
逗你玩~~~ 发表于 2014-4-25 08:20
还来劲了~~~

我的原则是,糊涂之人任其糊涂下去吧!

既然不打算讲理,还无视事实地坚信自己的正确,我也只能以“现眼”评价。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逗你玩~~~| | 2014-4-25 12:27 | 只看该作者
jz0095 发表于 2014-4-25 11:39
既然不打算讲理,还无视事实地坚信自己的正确,我也只能以“现眼”评价。 ...

“讲理”?告诉你吧,这些理书上都有。当然,你认为可以标新立异且自成体系的,自个儿玩去吧~~~

“现眼”?我可没说几句,而你却啰嗦了一大堆啊~~~

不过,我可把一些关键滴话都点在这里了,随此自己去想想吧(这句不是玩笑)!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jz0095|  楼主 | 2014-4-25 14:34 | 只看该作者
逗你玩~~~ 发表于 2014-4-25 12:27
“讲理”?告诉你吧,这些理书上都有。当然,你认为可以标新立异且自成体系的,自个儿玩去吧~~~

“现眼 ...

你是没说几句,我倒是希望你说多些亮明你的分析脉络,可你却总是遮遮掩掩故弄玄虚玩高深,且嘴之不烂众人皆知。

我讲的详细就是要把自己的认识摆在大家的面前接受检验、分享经验。我有这样的自信和胆量,而且这些是活的电路分析内容。

承蒙不玩笑地答应点出些关键话,希望你再次归纳明示,想必关键话内容不多,不会太费事。

也希望你根据正确原理得出经得起检验的结果,以证明你对原理的理解正确和“不是玩笑”的可信度。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jz0095|  楼主 | 2014-4-25 20:24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必须在同一个基础上进行,任意插入个“源”(甚至完全不是同一个振荡基本拓扑)连性(容感)都可以改变~~~

如果拿“拓扑相同”和“原理正确”作判据,哪个重要?显然,将“拓扑相同”凌驾于“原理正确”之上,逗逗,那是相-当-的糊涂,不是自我陶醉的难得糊涂。
原因?简单,自己想去。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nitangsen| | 2014-4-26 08:42 | 只看该作者
bnnvhjbjkbj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