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有些地方还欠详细, 我补充一下. 并说明这个电路能正常工作的产生的选择要点.<br /><br />首先得强调一下 C1 是正反馈的作用.<br /><br />当 Q2 导通以后, C1 的正反馈作用,让 Q2 迅速进入饱和区. 然后 C1 放电并反向充电, 随着 Q1 基极电位的升高, Q2 的基极电流也降低, 同时 L1 上的电流不断升高, 当达到足够大使 Q2 退出饱和状态时, Q2 集电极电位的升高, 将通过 C1 的正反馈给 Q1 的基极以提高电位, 这样就让 Q1,Q2 马上都回到截止区. Q1 再度导通, 得由 R1,C1 再度充电,让 Q1 的基极电位降下来, 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 所以通常做出来的电路 L1 的充电时间远大于放电(包括之后等待再充电)时间的. <br /><br />接上 D1 后, 输出电压过高, 会对 C1 的充放电产生影响, 导致 Q1,Q2 的导通时间更短, 而放电后的等待时间更长.<br /><br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 这个电路的工作频率跟 R1, C1 都有关.也受 L1 的一点影响, 但影响不大.<br /><br />这个电路的驱动能力, 跟 R1, L1 的取值和 Q1,Q2 的放大倍数关系比较大.<br /><br />这个电路起振容易, 不起振的条件是:<br />R1 比较小, Q1,Q2 导通后, C1 反向充电完成了, Q1 的电流达到最小值, 这时如果 Q2 还在饱和区 (L1 的内阻限制 Q2 的集电极电流进一步升高), 这是耗电很大, 电路停振.<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