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jxf 于 2015-3-3 19:10 编辑
我比较赞同这个公式(也是别人提出的):软件=类(数据结构+算法)s+消息s,其中s表示复数;
类似地,关于模电是什么,楼主的原创思路我还是赞同的,包括做设计时要考虑性价比等等,只是细节稍有区别。我更认可这样的表达:
模电=信号*(电路+器件)
说说理由:此处的信号是输入激励,如果认为无需输入信号比如振荡器,信号取常数即可(其实,电路上电本身也可以看做是引入了激励信号)。楼主说到的性价比,其实是包含在“器件选型”和“电路设计”中的。
实现某一功能可能会有很多种方案,所选用的器件和采用的电路设计都会有区别,自然地,成本也就有高有底。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可能就是“好方案”,少花钱办好事这也是体现设计者功力的地方。这里的“好方案”要加引号是因为要做一个可以批量商用的产品,除了性价比,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比如器件的采购货期能否满足要求,比如是否有可以pin to pin替代的器件(性价比和货期都占优的器件,如果是独家供货,那么选用它可能也会有很大的风险,一旦缺货而找不到替代,可能会是致命的。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所以,好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性价比、采购风险、可替代性等等因素,往往需要做一定的取舍和折衷。
至于说到那个公因子,确实很难理解,一个方案中可能包含CPU、DSP、RCL等,功能并不相同,他们的组合(即完整的硬件电路)才构成了一个确定的产品,我看不出公因子是如何提取出来的。
当然,我是从实用的角度来说的。老抽可能是从抽象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你说的是电路=电路原理,器件=器件模型。但如果是抽象出来的,那么性价比就无从谈起了(最多就是分析和计算时多费脑力和时间的问题了),原理和模型本身无所谓性价比,是“无价的”。而对我们电工来说,还是更关注电路设计和器件选型这些实体,考虑性价比等就是必须的了,否则不仅是水平问题,甚至还有被老板炒鱿鱼的风险了,呵呵。
一管之见,欢迎拍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