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bus/DeviceNet] 发帖祝贺一下!PeliCAN模式实验也成功了~!

[复制链接]
4866|19
 楼主| 桂电飞天鼠 发表于 2007-4-14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bsp;&nbsp;&nbsp;&nbsp;自从前几天BasicCAN模式实验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之后,有了Basic模式成功的经历,信心也足了很多,继续开始PeliCAN模式的实验。<br />&nbsp;&nbsp;&nbsp;&nbsp;虽然Peli模式的网上能参考的程序很少,不过其实使用方法上跟Basic模式差不了很多,除了错误检测方面Peli模式有了更强的功能之外,就是滤波器稍微需要多留意一下(有了周工网站所提供的几篇**,都能轻松解决),还有接收与发送注意标准帧与扩展帧的区别使用之外,其它的跟Basic模式的使用方法类似。<br />&nbsp;&nbsp;&nbsp;&nbsp;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实验是成功了,不过前几天跟一已工作的群友(Q群)聊天,他说我们学生做的东西都是小儿科,就几个节点的东东太简单了,在工业现场,上百个节点,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信号反射造成的丢帧比较严重,还有数据通信的流量很大等等~~<br />&nbsp;&nbsp;&nbsp;&nbsp;是的,我们学生就是缺少与实际现场方面的经验,不过我们不是不愿学习,是实际上没有那样的条件去接触。上百个节点的实验我们怎么可能做得了?一个节点三十几块钱,能做十个都不错了,而实际上五个都没有钱去做(我是没有)。<br />&nbsp;&nbsp;&nbsp;&nbsp;我是没办法,当初大二大三欠下来的功课,拖到大三甚至大四去补完,大三大四知道怎么样学了,又有大堆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也是。但我已经很珍惜时间去学习。每天都写程序看资料搞到两点钟,早上起来还得上课或者看书。<br />&nbsp;&nbsp;&nbsp;&nbsp;在这里也希望大一大二的电子专业的同学,珍惜时间,理论还是很重要的,没有理论,理解就会比较吃力,以后技术也难以爬到更高的水平。<br />&nbsp;&nbsp;&nbsp;&nbsp;两个实验的代码等考完试整理好就发上来共享。我从这里得到很多,也希望能够分享一下我的浅薄的经验。
itspy 发表于 2007-4-14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你的成功

每一步的成功,就算是小小的一步,都会带来很大的喜悦,算是一点成就感吧!祝贺LZ。BasicCAN模式,是什么模式啊,做什么用的,希望能得到详细的介绍,如今大三了,所学的也是电子专业的^_^
erhao 发表于 2007-4-15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祝贺!请问你在哪里找的参考程序或资料?谢谢

<br />你做的是几个节点?<br /><br />应用层协议是什么?<br /><br />是主从,还是多主,还是两种方式并用?<br />
 楼主| 桂电飞天鼠 发表于 2007-4-15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励~~

to&nbsp;itspy:<br />谢谢~~Basic模式,指的是CAN总线的两种工作模式的一种(包括Basic与Peli两种)。<br />具体的介绍以及资料可以周立功公司的网站(www.zlgmcu.com)或通过搜索引擎搜索“CAN总线”,即可得到大量答案。<br /><br />to&nbsp;erhao:<br />我现在做的只是两节点间的通信,只是做实验而已,为后面的毕设做准备的。<br />最终完成的毕设也只是有四到五个节点而已。<br />应用层协议没有用到。<br />主从式的,几个节点测量数据以后通过总线传输到一个CAN/RS232模块最终将数据送到PC端,在PC机上进行显行以及控制。<br /><br />所有的资料网上下载的,基本上从周工的网站上下载的,另外零零散散地也下了一些,不过这些参考价值不大。<br />还有参考了好几本书。比如:<br /><br />[1]&nbsp;周润景、张丽娜,基于PROTEUS的电路与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M]&nbsp;,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6.5&nbsp;<br />[2]&nbsp;张培仁主编,孙占辉、张村峰、房玉东、张欣编著,基于C语言编程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nbsp;,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第二次<br />[3]&nbsp;戴佳、戴卫恒编著,51单片机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实例精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nbsp;<br />[4]&nbsp;陈明计、周立功等编著,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Small&nbsp;RTOS51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航出版社,2004.1&nbsp;<br />[5]&nbsp;饶运涛、邹继军、郑勇芸编著,现场总线CAN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4.3&nbsp;北京<br />[6]&nbsp;求是科技编著,单片机通信技术与工程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4&nbsp;<br />[7]&nbsp;李军编著,51系列单片机高级实例开发指南[M]&nbsp;,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4.6
hq_y 发表于 2007-4-1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从列出来的整齐的参考书能看的出来楼主有了严谨的

  
 楼主| 桂电飞天鼠 发表于 2007-4-16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rt

楼上的兄弟已加你了~~
052081112 发表于 2007-4-16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搂主了

谢谢
zlgCAN 发表于 2007-4-16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兄弟们天天都有进步!

  
wxj1952 发表于 2007-4-21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

“但我已经很珍惜时间去学习。每天都写程序看资料搞到两点钟,早上起来还得上课或者看书。”<br /><br />敬佩!有这股劲,大学四年真高效。想起我上大学4年,浑浑噩噩,不知道学什么好,专业没劲,老师讲课都没劲。(学什么可控硅控制原理、自控原理什么的。我当时就知道我一辈子也用不到这些东西。)结果小说名著倒看了不少。文学修养提高不少。<br /><br />现在的书真多,想学什么马上可以找到10本论述同样科目的书来参考。没有兴趣的人是不会每天弄到凌晨1、2点的。这是人和人的差别。<br /><br />想楼主该是O(或A型)血型吧。
 楼主| 桂电飞天鼠 发表于 2007-4-22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to wxj1952前辈

我并不是四年都这么拼,如果是,我今天就不是这个水平了。<br /><br />大学前两年我把时间花在电脑技术方面,硬件,入大学前从未拥有自己的电脑,但自小学时知道有电脑这东西存在的时候就开始对电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一旦拥有自己的电脑,那个拼劲真是很疯狂,现在电脑上的问题信手捻来,现在同学的电脑平时都帮忙维护。<br /><br />由于前两年搞电脑弄得废寝忘食,考试也没认真准备,所以挂了很多科,而且一直重修修得现在。这就是我大学前三年的经历。<br /><br />现在大四了,即使还有重修,不过好在知道自己该怎么学了。C51也算是入门了,现在正在努力提高的自己的水平。不看书看到两点,时间都远远不够。不过郁闷的是,最近开始宿舍又得恢复晚11点关电了规定了。不管怎么样,剩下的时间,要尽最大的可能榨干每一秒的时间!<br /><br />论坛这里可能会有我将来的上司、老板在看,不过这是我真实的经历,我从来也不隐瞒我的考试成绩不好的事实。<br /><br />最近在做毕设,对学校安排的课程体会很多。其实很多课程都是很有用的,只可惜当初学校开这课的时候,在与实践结合方面没有做好。比如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如果实际动手做一个滤波器出来,那个体会肯定会非常深。这几天在恶补这方面的知识,觉得真是学无止镜呀~!<br /><br />楼上的楼上的兄弟,已加你了~
 楼主| 桂电飞天鼠 发表于 2007-4-22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了,我是B型血的,呵呵`~

其实我从小就对电方面的东西感兴趣的了,所以读哪个大学,读什么专业,都是自己根据自己的水平安排走过来的。不过大学之前主要是玩音响,之前是没曾听过“单片机”这东东的。可惜中间遇到个“电脑”,没办法,太厉害的产品/工具了!如此多的“不懂”让我非得对它有个全面的了解,哈哈。<br /><br />强烈的好奇心与兴趣,是我“拼”的最大原因。
wxj1952 发表于 2007-4-22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经理只招你这样的,他的标准:“只要那种一个顶10个的

成绩好的人满学校都是,但是既爱好无线电,又能考上大学的没有几个。刚看到一个教授感叹“现在的教育像笼屉里蒸包子,一年一年教出来的学生都是一个样。”<br /><br />应聘时介绍自己只要一句话:硕士、博士、“包子”满大街都是,但是“桂电飞鼠”只有我一个。
 楼主| 桂电飞天鼠 发表于 2007-4-23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诚惶诚恐了~!

to&nbsp;wxj1952前辈:<br />前辈太过奖了~!不过还是谢谢前辈的鼓励与支持~!<br /><br />因为以前浪费的时间,我现在只能算刚入门而已,离“以一当十”的水平还差得很远~~<br /><br />不过如果肯给机会,我肯定会非常努力工作的!而且我希望找一个能适合长期停留的公司,好好做我的技术!<br /><br />忙完最近的考试先,再继续啃上位机!
coolhu 发表于 2007-4-24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

请问:<br />能否用示波器测量can总线所发送的数据波形,我做的can用示波器测量总线总是2.65v的电压,不知道是硬件问题还是软件问题?<br />我使用的是AT89C52+SJA1000+PCA82C250组合的芯片<br />急啊~~~~
wxj1952 发表于 2007-4-25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下RXB即可

根本没发出来。<br />把本发送单元的RXB内容看一下即知。它与发送缓冲器TXB内容一致。(这是回馈内容,与其它节点无关)<br /><br />不一定要用示波器。
coolhu 发表于 2007-4-2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怎么看RXBUF

请问怎么buf的数据呢?多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

主题

273

帖子

0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