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的各类模拟电子书籍上,日益偏重于频域分析,而时域分析差不多被打入冷宫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形式是频域为主,时域为辅,甚至是边缘化了。
这种做法的重要依据就是:时域和频域是等价的!
有了这个依据,大家可以肆无忌惮依赖于频域分析了。
而且这种趋势导致人们思维模式固定化了,即便是很简单的问题,居然也要求助于拉普拉斯变换,变换后在倒腾回时域,结果是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记得以前有专门分析RLC电路节拍的帖子,操作是先转换成频域,然后列方程,最后通过化简得到标准的s二次表达式,然后转换成时域。。。
前几天有个高考过的高中生来玩,看完大意后说:整个过程在t域操作,不就是高一数学中余弦和转换成余弦积的公式么?
确实,在时域1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在频域起码要耗掉3分钟。
频域分析盛行的原因:
首先主要是历史原因,最先网络综合主要是在频域进行的,后来以滤波器为主的函数逼近,也是在频域中进行的。
其次,开始使用的电子系统,是语音信号传输,主要考虑的是幅度响应,相位失真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直到后来出现电视雷达等系统,才发现脉冲响应更重要。
最后,确实,对许多真实系统,用频域分析比用时域更简单。现在网络综合与逼近,在频域里有系统化的步骤,然而在时域,貌似没有类似步骤。
然而,频域分析虽盛行,但不是万能的,在很多方面它不如时域分析,比如滤波器系统和现代信号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还是得在时域进行。
总之,时域和频域同样重要,在不同应用场合有不同的优势,不可偏废,不可过度依赖于其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