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知识] 【批改作业】反馈,就知道我为何强调看原版书籍了!

[复制链接]
1698|13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6-29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这几天的批改作业情况看,印证了我一直在论坛里所言非虚,即:看书要看原版书籍,不看二手贩子的。
否则是走弯路,浪费时间。
我发过多个帖子强调这点。


批改作业的帖子:

https://bbs.21ic.com/icview-2522852-1-1.html


许多国产电路书籍,和上面这个帖子里情况相同,都是东拼西凑,乱抄一通!
要抄书,就老老实实抄完呗,就害怕这些人这本书抄一点,那本书抄一点。由于对于些好书,每本书的强调点不同,写作特色和内容组织都不同,如此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是散文,神散形也散。

著书中抄的比较好的是清华池保勇博士,人家把伯克利的上课PPT从头抄到尾,ESD部分是抄片上ESD设计一书,一字不漏,照抄一章,我们就当这是本英译中书籍。


即便抄书,他也要偷工减料,要么少抄一点,要么自己瞎扯一点,这样就全乱了。


我敢保证的是:如果拉个大一新生来这个【学堂】学习,除了少数可以无师自通的天才,99%的人是要懵逼的。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6-29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的习惯就是修改原书的表述顺序,然后把“番茄”修改成“西红柿”,这个手段我已经观察到N多次了。
目的是想通过修改原文,表明这是【原创】。

例如这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6-29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对大师的手段太熟悉了,我现在可以做到看大师的定义,就知道大师所看原书的定义了。

根据上面图片,原书第一句就是大师的最后一句,把表述顺序反过来就好了:

定义:树  
连通图G的一个子图T,如果满足以下几个特性就叫树:
1,。。。。
2,。。。。
3,。。。。


只要超过两个节点,生成树铁定不是唯一的。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6-29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大师这些个帖子,新手是很难鉴别真伪的,迷惑性很强。
但是当你要根据他的定义,来解决问题时,才会发现要手足无措了。因为这些定义本身就有毛病,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


例如:






首先,上图红线部分是连通图(符合大师定义),绿色部分子图,也是连通的,且不包含环路(符合大师定义),显然,绿色部分不是树!

所以大师那个定义是错的,没有定义要包含全部node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6-29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的学堂,成了大师猎奇的个人舞台(最近有一堆帖子,名字中都有“你不知道”,你“未必知道”等字眼,自己不知道,就猜测别人也不知道),学员除了学会侃天说地,天文地理之外,学不到什么知识点了。

继上次长达数年的“歇业”,估计现在开业要不了多久,又会关门大吉了。因为学员学不到东西,就撤退了。



123987 发表于 2018-6-29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凑个热闹。话说很多论文、著作都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拼凑的吧。而且把字句、被字句转换;西红柿、番茄互换等等都是基本功啦。都是对付论文查重系统的。要不然那来的全球论文数量全球第一啊?!要不然哪来的庞大的论文造假产业啊?!归根结底还是查重系统太笨了。呵呵!
尖山锋芒 发表于 2018-7-1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一大抄,根基不牢怎么原创
OTB 发表于 2018-7-1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

谢谢大家!

永远在学校或学院或大学或中国的名牌业绩大学里“呆一辈子”。

从而毕不了业吗?

中国的“大学教育”到底培养了“几个人才”?

怎么从来没有人像写作《费尔巴赫猜想》一样地进行“统计”呢?

因为你们不敢,因为你们的野**大学一个“正经人”也培养不出来。

就像30多年前的“非北京”的“外地人”来北京“打工”都很“认真”“很努力”一样。

因为这些外地的“务工人员”把“北京”当作了“首都”。

从而不得不把能在“北京打工”看作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工作。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中国每年都必须要有很多“留学生”去欧美“留学”的“真实动机”了。

因为这些“留学生”,当且仅当,在“外地人在北京打工”的丑不要脸状态,才能感觉自己“度了一层金”,才有“成就感”。

而到**或北朝线“留学”,学习再“刻苦努力”,他们也感觉“白搭”,因为“留学错了国家”。

因此。

人才的问题。

你得让所谓的“人才”能有“吃醋”的机会。

没有“吃醋”的机会,哪里还会有中国人“留学”啊!

毕竟这也是十分“烧钱”的差事。

大部分中国的“留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包袱。

书画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科技发达,人高马大的欧美“留学”,虚荣心可以得到最大的满足——以至于,单纯善良的欧美人,完全无法理解“中国留学生”的“留学动机”——这当然说的就是99%的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但也不排除,极少数的能做点学问的“留学生”。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那么你学习那么多的“泥瓦匠”知识,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有想掌握一门学问的“强烈愿望”,那么你自然知道如何去学——所有有一技之长的专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再次感谢大家! 



OTB 发表于 2018-7-1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地人在北京打工。

谢谢大家!

吃苦耐劳。

而他们在他们的“家乡”,则从来不这么“吃苦耐劳”。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因为,中国的留学生,并没有作学问的打算,而是到了欧美,就“来了精神”,而这种“精神病”在中国,他们永远也表现不出来——而只能在令他们“望而缺位”的欧美人面前,才最大限度的“吃苦耐劳”。

希望本大师的教导能令所有中国人醒悟。

再次感谢大家!
OTB 发表于 2018-7-1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

谢谢大家!

中国人“学习”。

几乎都是为了“面子”而不是为了“里子”。

都认为,只要“驴粪球”表面光,就可以掩盖其草包的事实了。

这不由的使本大师想起了33年前的北京12中。

ToBeContinued!

再次感谢大家!
OTB 发表于 2018-7-1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在1985年底。

谢谢大家!

到1986年高考前。

北京12中,出现了几个以至于不少“成绩好者”。

也就是说:这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以前都是“碌碌无为的平庸的成绩一般的人士”。

但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的缘故。

这些平时或以前的,平庸的碌碌无为的成绩一般的“学生”,像打了**血或吸食了什么“古怪的药品”一样。

突然之间,学习成绩大长,以至于经常“名列前茅”。

后来,本大师发现:这些学生,是经常被“谈话”的对象。

例如,1986年的高考状元“李玉良”,就是一个被胡桂枝经常“谈话”的人。

貌似在高考以前,李玉良就被“炒作”为“成绩第一”了,以至于当其得到“状元称号”的时候,可以让大家,都不感到意外。

难道其他的“平庸之辈”突然的“成绩好”,是为这个“状元”作“掩护”的?

Well。

虽然是一个猜想。

但是这里“的确有鬼”。

虽然得到“状元”的成绩,任何人都有可能。

但恰好落到一个“众所周知”的“好人”身上。

也的确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再次感谢大家! 
OTB 发表于 2018-7-1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学习成绩一般。

谢谢大家!

证明了这些“学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也就是说:这些平庸的学生,即没有作学问的“素质”,也没有学习的兴趣。

但可能是因为经常被“谈话”——因为北京12中要“Reputation  Protected”——就是要保证“考入名牌野**大学的概率”。

因此,为了不让这些“平庸的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好,而影响“野**名牌大学的入学率”,就需要经常与这些“落后的平庸之辈”进行“非常交心的谈话”,以至于,本大师发现,有的平庸之辈,在被“谈话”之后,热泪盈眶——看来,其内心真的被“触电或感动”了。

然而值得庆幸的就是:本大师从来没有被“胡桂枝”们,所“谈话”。

这些“因为被谈话”而“热泪盈眶”的“人士”,可能是因为“胡桂枝们”的“教导”过于的“交心和深入”,以至于这些平庸之辈们,发誓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而为12中的名牌野**大学的“升学率”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Well。

他们中的很多,真的考入了名牌的野**大学。

然而,对于平庸之辈来说。

高考成绩一下得到了“提升”,没有更加“深入和交心”的“谈话”,应该是难以做到的,毕竟人们都懂“朽木不可雕”的科学原理。

你不是那块料,但又让你考入野**的名牌中国大学。

这的确是驴和粪球不可兼得的好事。

再次感谢大家! 
OTB 发表于 2018-7-1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看胡桂枝。

谢谢大家! 

外表看似一个“250”。

其实其内在野很可能就是一个250。

其外在的“气势”确实可以吓唬一些“无能之辈”。

本大师推测:很可能连“陶西平”都可能被胡桂枝的250般的淫威所吓倒,从而对于胡桂枝“听之任枝”,胡作非为,一般的 知识分子一样的“12中当年的教室”,99.9999%都没有胡桂枝的250一样的淫威,虽然胡桂枝可能看起来,不想一个浑不讲理的人,但事实上,可能99.9999%的12中当年教室都“害怕”它。

以至于,当胡桂枝及其“交心谈话”的学生,一起策划“破鞋案件”的时候。

陶西平,即使知道,也是P不都不敢放的——这仅仅就是本大师的推测而已。

再次感谢大家!
OTB 发表于 2018-7-1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也不难想象。

谢谢大家!

一个“书呆子”一样的北京12中的“教师”——很多当年的12中教师,确实就是有书呆子气质的,其中可能还有几个,确实就是具备作学问的素质和能力的。

一般来说,能力越强的教室,与其学生的关系就越一般,因为,能做学问的教师,不会把于学生进行“交心谈话和策划破鞋案件”当作“教学任务”,而是在进行课堂教课之后,能帮助学生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但胡桂枝,绝没有这个“能力”。

胡桂枝肯定很擅长于学生进行“交心谈话”,但这些谈话,肯定不是在“学习上”,而是各种类似“威胁的手段”,毕竟很多被谈话的都“热泪盈眶”了。

以至于,周虹,这个与本大师“无冤无仇”,无话可谈的人,那么“一心一意”地“执行”胡桂枝的“破鞋案件”——这的确不是非“被交心谈话过的人”能做得到的。

让任何一个正常人,去欺负一个“众所周知的不予任何人打交道的老实人”,去说这个“老实人”为“破鞋”——这的确不是一个正常人能干的出来的,只有被胡桂枝“交心谈话”过的人,才能“深仇大恨”地“恶意造谣诽谤”本大师。

再次感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模电讨论兴趣小组群微信号:xukun977

1897

主题

22577

帖子

295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