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桥驱动马达设计请各位前辈指点

[复制链接]
7804|18
 楼主| dongh821 发表于 2008-11-11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辈最近要弄一块DC马达调速控制器,但在H桥驱动这个问题上吃不透,为什么很多帖子里说上桥臂要用P-MOS,下臂用N-MOS.我这里用的都是N-MOS,原理上应该也能行得通啊.实际应用不知道行不行?另外想请教各位高手的是,如果上臂用P-MOS,那么该怎么接呢?(P管是负压)<br />&nbsp;&nbsp;&nbsp;&nbsp;我的信号是这样过来的,MCU的IO口接光耦,然后从光耦出来接到H桥,下面我会把整张原理图传上来请各位多多指点.小弟在此拜谢了!
 楼主| dongh821 发表于 2008-11-11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图上传

下面这是全图.该控制器要求对DC马达调速,同时要能够显示马达转速,我用的是霍尔来检测转速的.
gaohq 发表于 2008-11-1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Q5,Q6用N-MOSFET的话

CTR-A,CTR-B必须要大于12V才行的你就还的加自举电路.
msliang18 发表于 2008-11-11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桥用NMOS管不行

NMOS管导通的条件是VGS大于门限电压,而当上桥导通时,这个条件就不能成立了,所以实际上上桥用NMOS管的话是工作在线性区,根本起不到开关作用。这是因为上桥连接的电机端是浮动的电压。<br />上桥用PMOS管的话,需要加两个三极管转接一下电平。
xwj 发表于 2008-11-11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LZ 知道三极管的三种基本放大电路形式吗?

它们的判别方法就是看信号的输入、输出管脚<br /><br />你的电路中Q5、Q6栅极是输入端,源极是输出端,实际上就是共源电路(也就是源极跟随器)<br /><br />N沟道场效应管导通的必要条件是栅极电压要比源极电压高Vgs,<br />也就是说源极跟随器接法时源极能输出的最大电压只能是(输入电压-Vgs)<br /><br />而你的输入电压是多少?<br />是单片机的IO口?只能小于Vcc??<br /><br />那输出电压是多少呢???
 楼主| dongh821 发表于 2008-11-11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平转换接线问题

楼上的前辈,谢谢指点.<br />&nbsp;&nbsp;&nbsp;&nbsp;另外,我还想请教的是,如果加三极管转换电平该如何转接呢?还有P管和N管的接线又该怎样呢?可以给个参考图吗?谢谢!
 楼主| dongh821 发表于 2008-11-11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有点明白了

貌似有点明白了.如果Q5管导通的话,那VGS(TH)就不成立了,此时管子就无法工作了,所以要使管子能正常工作就必须满足&gtVGS(TH)的压降.<br />&nbsp;&nbsp;&nbsp;&nbsp;我再想想,改好了再上来请各位审核指正.谢谢!
 楼主| dongh821 发表于 2008-11-11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换成了P-MOS.请前辈们审核

刚把上桥换成了P-MOS,请前辈们审核指正一下
 楼主| dongh821 发表于 2008-11-11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改可以吗?

怎么都没人来了呢?那这样改可以吗?
ljm810010 发表于 2008-11-1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不行

C,D端当光耦截止进,两管栅极悬空,是绝对不允许的。<br />R28,R29也太大了,影响速度<br />一般这种控制用两个IO行了
msliang18 发表于 2008-11-11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LS所说,还是不行

1.N沟道MOS管对地徐加电阻,最好加上稳压管;<br />2.P沟道MOS管对12V的电阻过大,可调小,以加快响应速度<br />3.MOS管都内部集成了二极管,4148就可以省略了<br />4.A.B.C.D设计有问题,上电复位状态下,4个桥同时导通,会烧管子的;<br />5.既然都用上光耦了,光耦右边的VCC就改为12V吧,对应的电阻可适当调整;<br />6.12V接电机旁边放个大点的铝电解电容和一个104电容;<br />7.用上光耦隔离后,其实PMOS管上的三极管可以考虑省去了,接法稍微改下即可。
entepino 发表于 2008-11-1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一般不是这么玩的,常见的是用IR2102、IR2101,HIP4080A等驱动4个N&nbsp;channel&nbsp;mosfet管,用P&nbsp;channel&nbsp;mosfet和N&nbsp;&nbsp;channel&nbsp;mosfet也可以,但设计时就小心。
ocon 发表于 2008-11-12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是,用专门的驱动电路性价比最高。

  
 楼主| dongh821 发表于 2008-11-13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感谢各位前辈的指导。<br />&nbsp;&nbsp;&nbsp;&nbsp;我又作了一次更改,我把I/O改用了两个,同时为了避免复位时全部导通,我在光耦的前级分别用高,低电平点亮。下臂接了电阻到地,但阻值我不知道是否合适,分压后应有6V的压降在G级。稳压管用5.1V的应该就可以了。我还没有加上去。<br />&nbsp;&nbsp;&nbsp;&nbsp;另外,是不是可以省掉Q9,Q10,在光耦的后级到地连接,在上臂的G级上接两电阻到12V,与下臂类似。不知是否可行,一会我把图也贴上来。
 楼主| dongh821 发表于 2008-11-13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改如下

另改如下图所示
ljm810010 发表于 2008-11-13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差不多了吧

R24~R27还要小点,6V驱动MOS管不是很够,最好8V以上。<br />有些MCU复位后高电平,有可能使CTRL_A,CTRL_D&nbsp;导通一下,电机动一动
 楼主| dongh821 发表于 2008-11-13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各位前辈敬礼了!

向各位前辈敬礼了!感谢各位前辈的大力支持!
shiyan1532 发表于 2013-1-20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ljm810010 发表于 2008-11-13 14:04
R24~R27还要小点,6V驱动MOS管不是很够,最好8V以上。有些MCU复位后高电平,有可能使CTRL_A,CTRL_D&nbsp;导 ...

:)
shiyan1532 发表于 2013-1-20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主题

26

帖子

1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