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TI2000系列adc的纷争

[复制链接]
3187|4
 楼主| guoxuekun 发表于 2008-8-14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 />本文来自于HELLODSP,原文地址:http://www.hellodsp.com/bbs/viewthread.php?tid=8778<br /><br />无论是在和同行探讨,还是在论坛上看贴,关于TMS320X2407(10位)/2812(12位)的ADC的说法基本上是负面的,不知道持这种观点的同仁是否都真正使用过片上的ADC?<br />自从ti在国内推广使用2000系列产品以来,我一直在使用它的相关产品,刚开始其实也使用得不好,但是仔细阅读过手册后,发现片上的ADC的使用实际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经过每项的严格设计后,在实际的现场运行(主要是变频器、伺服驱动产品)中效果相当好!现总结一下。<br /><br />1、首先要保证你的电路设计要好,涉及的太多了,经验少的先补一补电磁兼容的知识,主要是器件布局、电源供电质量问题、参考点连接问题。<br />器件布局问题:最好使用多层板,模拟数字电源分开,DSP芯片下地平面层分割,模拟地数字地分开,在ADC部位将两块地一点连接。电源的纹波要控制好、特别是提供给ADC作参考源的模拟电源,有条件就使用专用参考电压芯片,手册上标明该接何种电容的地方一个也不能省。如果是双面板可以靠敷铜获得尽量好的参考地环境,供电电源未分开影响是比较明显,数字信号会模拟回路上。所以这个没什么可以商量的。<br />TI的2000系列是模拟数字混合的芯片,硬件部分的设计太重要了!!!可以说到此问题解决了一大半。<br />2、内部校正的问题<br />这点估计是TI知道ADC有增益和零偏的弱点,所以不得已给出的一种解决办法,但毕竟有解决的办法。如果要求很高,校正是必须的,校正说简单点就是给出已知的两点电压,根据采样结果反推增益系数和零偏。<br />3、采样速率越快,对源阻抗的要求越高,具体看器件手册,这点要注意!!<br />4、当采样排序器中设置的输入通道来回切换且电压跳变较大时,采样的结果肯定也不大好,特别是较小的采样窗口时间时,我在实际使用中采取多次连续采集取后面数据的办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实时性稍受影响,例如排序器11113333,是采1、3通道的数据,我只取后两次并取两次的平均值。<br />好啦,这是我使用TI2000系列遇到问题后查阅手册后经试验验证的一些方法,希望对TX们有帮助。<br />TI新出的283XX浮点系列据资料显示ADC已经在工厂内部做过标定,并将参数保存在OTP&nbsp;ROM&nbsp;里面,BOOT引导时会自动进行校正,第二点就不存在了。<br />无论如何TI2000系列还是性价比较高的芯片,毕竟不是专门的ADC,但综合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用好它还是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br />转载请注明出自DSP交流网&nbsp;DSP学习第一论坛&nbsp;DSP技术应用与推广平台&nbsp;DSP开发服务平台&nbsp;http://www.hellodsp.com/bbs/,本贴地址:http://www.hellodsp.com/bbs/viewthread.php?tid=8780<br /><br /><br /><br />
lianshumou 发表于 2008-8-1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是人云亦云的!

反正我用着是好好的!
liudewei 发表于 2008-8-1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俺原来在二姨的帖子,又贴回来哒!

  
tjsheep 发表于 2008-8-20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也一直以为28x的adc是我没有用好

但是我用了infineon的tricore芯片,才知道什么叫合格的内部adc,无论是精度,稳定度,INL,DNL等参数,都毫不逊色独立的adc,而且还是在3.3v系统中集成了5v的adc模块,这个adc的性能其实就是等同于独立的mongoose系列adc芯片。呵呵
2ap15 发表于 2008-8-21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240XA系列不再支持ADC校正了

好象只支持MANUAL的校正了<br /><br />很麻烦啊,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

主题

53

帖子

0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