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多个继电器线圈并联使用问题

[复制链接]
楼主: cnhjb_16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61
Lgz2006| | 2013-9-14 1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Lgz2006 于 2013-9-14 10:26 编辑

最严重的问题之二:你不觉得“触头是在振动之下的闭合”吗

所幸有个机械和电的缓动效应,也正因为此而备受忽略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2
宋业科| | 2013-9-14 10:31 | 只看该作者
cnhjb_16 发表于 2013-9-13 16:01
朋友,能说的具体点吗?
现在已经在改板子,是把继电器换成250V/10A的(阻性负载),加大线圈端驱动电流.其他还 ...

上面说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3
Lgz2006| | 2013-9-14 10:36 | 只看该作者
cnhjb_16 发表于 2013-9-13 16:21
你好,厂里一直用的你说的这个方案,只是想省点钱,弄个新产品,结果,哎......
也不知道这个方案到底可行不? ...

楼主真的看懂31楼方案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4
jjeemm77| | 2013-9-14 11:58 | 只看该作者
控制电机应用其它方式;…什么年代了?…还用继电器?…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5
cnhjb_16|  楼主 | 2013-9-14 12:18 | 只看该作者
Lgz2006 发表于 2013-9-14 10:19
最严重的问题之二:你不觉得“触头是在振动之下的闭合”吗

所幸有个机械和电的缓动效应,也正因为此而备受 ...

我认为在控制端电网过零前,继电器已经吸合了,你看我这样的算**确吗?有错误的地方请指正,谢谢!
假定220V正负半周周期为9ms,过零为1ms
光藕输出端RC电路完全充放电时间5100*0.1*0.000001*3=1.53ms  考虑到光藕和三极管开关时间,实际时间要稍大点,但是肯定比9ms要小的,这个时间也小于继电器触点开启,关闭的时间(45楼图,最大分别是8ms,5ms)
当然这些是理论值,实际肯定有出入.
关于继电器释放电压过低,确实疏忽了,增大延时时间应该可以达到要求,这个要测试下,RC延时时间过长一个怕输出触点开启的时候到过零点(象你说的这个情况),第二个怕关闭时间过长,开启下一路时还没有关掉(这个应该可以通过控制输入端切换时间间隔来完成)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6
Lgz2006| | 2013-9-14 1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gz2006 于 2013-9-14 12:36 编辑
cnhjb_16 发表于 2013-9-14 12:18
我认为在控制端电网过零前,继电器已经吸合了,你看我这样的算**确吗?有错误的地方请指正,谢谢!
假定220V正 ...

目前还不知道详细控制要求,但有一个:继电器不适合”以mS计“的控制,尤其好像还挺频繁,好像还与电机机械运动关联

强调一个:它们与楼主题目“多个继电器线圈并联使用问题中的并联使用没有关系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7
cnhjb_16|  楼主 | 2013-9-14 14:11 | 只看该作者
tyw 发表于 2013-9-9 16:25
同时控制6个线圈应该不会有问题,前提是驱动电流足够,要是能量不够,造成有的线包将通未通,触点来回振动,那 ...

请T叔前辈帮忙再给我看看,图已经上传到45楼,谢谢!
这样的控制方式会出现你说的触点来回振动的情况吗?光藕用的是交流的,图没画好.
需要更换的继电器参数上面有的,我想现在这样驱动电流应该足够了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8
cnhjb_16|  楼主 | 2013-9-14 15:55 | 只看该作者
Lgz2006 发表于 2013-9-11 09:59
给楼主个可行方案

我们厂原先是这样弄的,L1,L2,L3控制端直接接到交流接触器的线包端,交流接触器多路输出接多路电机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9
chunyang| | 2013-9-14 18:07 | 只看该作者
cnhjb_16 发表于 2013-9-14 09:00
你好,请问我换大容量的继电器可以吗?见楼上的图片.还有你说每个继电器输出接一个独立的负载,6个同时动作 ...

前面已经说过要换用合适的大触点容量继电器,或者用继电器推接触器再带电机。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0
cnhjb_16|  楼主 | 2013-9-16 09: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论坛里各位朋友的指点,受益颇多!
刚又仔细看了下回贴,大家普遍认为换大容量触点继电器是个可行方案,只是对与我这样的特殊的控制方式可能即使换大了,也还有隐患的.
想先做几个样板出来,最后请问针对我这样的负载,触点保护到底用怎样的电路合适呢?前面问过多次,没人仔细说一下?
是加RC到继电器触点两端?还是负载两端?或者是压敏电阻?或者是加个热保护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1
XZL| | 2013-9-16 16:0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继电器并联驱动电路的建议见下图。触点还是建议加RC吸收电路

a.JPG (9.06 KB )

a.JPG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2
cnhjb_16|  楼主 | 2013-9-17 10:27 | 只看该作者
XZL 发表于 2013-9-16 16:00
对于继电器并联驱动电路的建议见下图。触点还是建议加RC吸收电路

这个电路的作用是不是通过隔离继电器线圈,使不同继电器线圈的电感差异不会造成相互影响?
请问一下,RC取多少值合适,根据什么取的?R取多大功率才不会烧掉?如果按照瞬间电流取值,R的功率不是要很大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3
XZL| | 2013-9-17 11:07 | 只看该作者
R的取值和功率选择与C的数值有关。C的选取与负载有关。你去网上自己搜索吧!因为R只是瞬间耗散功率,因此不需要很大的。我一般取R=1-10欧姆,1W-2W;C去0.1左右,耐压400V以上(如果安规有要求要详细计算。因为继电器断开后电源依旧通过RC有电流和电压输出)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4
cnhjb_16|  楼主 | 2013-9-17 14:49 | 只看该作者
XZL 发表于 2013-9-17 11:07
R的取值和功率选择与C的数值有关。C的选取与负载有关。你去网上自己搜索吧!因为R只是瞬间耗散功率,因此不 ...

谢谢,明白了.我在想你上面画的这个电路,是否可以用一片ULN2003代替,7路输出刚好满足我的要求,6个继电器,一个LED灯,这样只要三片2003就可以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5
sunlg| | 2013-9-21 22:07 | 只看该作者
用晶体管来激励时务必注意漏电流和导通压降与工作电流的关系,如图5 所示电路,用来激励一只继电器时其工作正常,激励两只时就不正常,激励三只时,继电器就无法动作。多只产品的线圈并联时,应注意线圈的反电动势,因为多只产品的释放和吸合总是不同时的。(文中12页)

继电器使用导则.pdf

468.54 KB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6
li880wert| | 2013-9-24 17:32 | 只看该作者
帮顶了,以前用继电器 也把 MCU烧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7
llggo| | 2013-9-24 22:14 | 只看该作者
换掉继电器。0.3A和你的电动机相差太远。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8
lanseshuijing| | 2013-9-25 09:21 | 只看该作者
继电器线圈加续流二极管,触点端加阻容吸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9
cnhjb_16|  楼主 | 2013-10-30 14:36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感谢论坛里各位前辈的指点.分数就均分一下吧.
样品已经做好,试用下来,暂时未发现问题.最后用的方案,继电器用的是250V 10A输出触点的,继电器线圈驱动用的是三片ULN2003A,每片输出接6个继电器,一个电源指示灯,输入端并在一起送电.只是2003有点烫,手倒是可以摸住.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0
gaoqing127| | 2013-11-12 09:47 | 只看该作者
开合太频繁,驱动电流不稳不足,常开常闭设置不合理,都是继电器不耐用的原因你看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呵呵。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