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技术3
2.2 失效现象<br />一般失效发生时,物品直接表现的形式至少可区分为下列四种状况:<br />(1). 实体破坏;<br />(2). 操作功能中止,即故障;<br /> (3). 功能退化;及<br />(4). 功能不稳定。<br />以电视机为例,如果打开电视机,既无声音亦无画面影像,则明显的电视机有零<br />组件发生实体破坏而无法收视,属于第一种状况;假如只有噪声与杂音、没有正常画<br />面,则属于第二种状况;若画面颜色或声音不再如往日一样清晰或亮度减弱,则属第<br />三种状况;若画面跳动,则属于第四种状况。<br />物品发生实体破坏一定会造成功能完全中止,例如引擎停止运转、结构崩塌、通<br />讯设备零件损坏等,一般称为突发性、剧变性或致命性失效(catastrophic failure),由于此<br />类失效通常多为结构方面的破坏,因此又称为硬式失效(hard failure)。<br />操作中止、功能退化或功能不稳定这一类的失效并不是物品具有实质或结构方面<br />的破坏,但是其机能明显的因为老化(aging)、退化(degradation)或不稳定(unstable)而不能<br />满足原设定的要求标准,对于此类失效现象与分析准则应该加以数量化,以便相互比<br />较而作为下决策之依据。由于多为功能方面不能满足需求,例如马达不再输出其指定<br />的力量、结构体的弯曲量超过指定值、扩音器发出的声音小于设定的音量等,由于此<br />类失效并没有物体上之破坏现象,因此相对于硬式失效而称之为软式失效(soft failure)。<br />一般而言,装备是由单元、模块、组件、零件等许多组合层次的组件所构成的,<br />有时候根据这些组件在装备操作使用时所扮演的地位,亦即组件失效与装备失效的关<br />系,可以将组件区分为主动件及被动件两类。所谓主动与被动两词是指物品的主要功<br />能,区分主动件及被动件的主要理由是因为通常主动件的失效率远较被动件为高,一<br />般会高达两个或三量级(order)。事实上,主动件的失效率高于被动件的原因之一,是因<br />为主动件常由很多非复联的主动件与被动件所构成的。当然这种分类法只是为了方便<br />说明而已,实际上一个主动件有可能包括许多容易发生失效的被动件。例如一台泵的<br />功能是属于主动的,泵的外壳则为被动组件,但是外壳破裂损坏也是使泵失效的一种<br />失效模式。不论是主动件或被动件,当系统或装备的整体或其构成物品中止执行其应<br />具备的功能或绩效,或未能发挥其预定的功能时,称之为失效。因此,光凭失效时的<br />外观特征是很难掌握及解决失效的问题的。<br />2.3 失效分类<br />为便于资料的处理与应用,通常将失效依照其应用目的或特性加以分类,例如失<br />效发生的原因、失效发生的时间情况、失效的范围程度、综合性的考虑、造成失效的<br />来源、以及造成失效的错误类别等,如图1所示,各种失效类别分别加以说明如后。<br />2.3.1 依失效发生时间情况分类<br />(1). 突发性失效(sudden failure)<br />无法靠事先的检验、测试而预知的失效,一般多是突然地发生。<br />(2). 渐变性失效(gradual failure)<br />渐次形成的失效,有可能由事前的检验、测试而预测其即将发生。<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