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雪夜虫子 于 2020-4-7 08:52 编辑
我倒觉得他们走了他挺好,空出他们之前占据的生态位,给更合适的人。
一个人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钱、地位等等),与TA个人的某些正向特质的确有关系,比如智商高、勤奋、上进、外貌条件好等等,但更多的是时代因素——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说的。你口中的这些所谓“精英”,自身有些能力不假,但他们的成功与所处时代有着更大的关系,有时候也与运气有关(有些“精英”的成功靠的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本账。)。而社会生态位有限,张三占据了某个优势生态位,李四就没戏了。这有点像蜂房里的蜂王和工蜂的关系。而这些“精英”出去,可以空出生态位,给更有能力、更热爱这个国家的人,未必是坏事。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认同一个观点:任何时代都不缺能够成为“精英”的有能力的人(不然某些学历不够好的人张口闭口说的“我没学历但我有能力”不就没有理论依据了吗?),只是不同的时代给予人的机遇不同。举个例子,历史论坛上经常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刘邦以一个县的精英为班底就能建立大汉王朝?(我相信,这里的很多人至少是在网上见过这个问题。)其实原因很简单: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的“伯乐”我们可以扩大一些,不仅仅局限于人,而是扩大到整个时代大环境。任何时代所需的“千里马”的马槽都是有数的,有的时代多一些,有的少一些。而在每个时代能成为千里马的候选人则是很多的。很多人成为时代精英,就是赶上好时候了。如果不是在秦末,刘邦也就一辈子当个流里流气的大混混吧,樊哙也就杀一辈子狗了,萧何也就是当个县级公务员……就是这个道理。中国人历来就信奉“宁有种乎”的人才观嘛。
以娱乐圈近来的限籍令为例,就是限制那些在中国挣钱跑到国外享受的嘛。想出去,个人选择,没问题。但别吃着碗里占着锅里的就行。
这其实还是一个存量思维和增量思维的区别。有人觉得(其实背后也有某些别有用心的宣传鼓动)这些所谓“精英”出去了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觉得中国要如何如何了,天要塌了什么什么的。在我看来这是很正常甚至可能是很正向的事情。他们出去跟歪果仁抢资源、抢生态位去了,空出国内的给更合适的人。这不是“转移”,这是“溢出”啊,我看未必是坏事。你能带出去什么?无非是一些物质财物。可如果把你空出的生态位给更合适的人,捋顺了生产关系,可以创造出比你带出去那点存量更大的增量,还少了你这张嘴,那不也挺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