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下自举电路怎么分析
[url=file:///C:/Users/%E6%9D%8E%E4%BD%B3/Desktop/1708957563337.jpg]1708957563337.jpg (519×401)[/url] [color=#24292e][backcolor=rgb(255, 255, 255)][font="][size=16px]在上图所示的自举电路中,是怎么看出是自举的,自举到底是怎么得来的?从基级向左看进去的阻抗是4.7+5=9.7KΩ,从基级向右看进去的输入阻抗是晶体管放大倍数乘以射级电阻,假设晶体管放大倍数约为100,那么此处电路从基级向右看到的输入电阻就是100KΩ。[/size][/font][/backcolor][/color] [color=#24292e][backcolor=rgb(255, 255, 255)][font="][size=16px]1、难道自举就只是改变这个偏置电路的阻抗关系吗?[/size][/font][/backcolor][/color] [color=#24292e][backcolor=rgb(255, 255, 255)][font="][size=16px]2、电阻R3和电容C3的作用是什么?[/size][/font][/backcolor][/color] [color=#24292e][backcolor=rgb(255, 255, 255)][font="][size=16px]3、射级跟随器导致输出电压约等于输入电压,通过电阻R3的电流变化为i=(Vin-Ve)/R约等于零,由此可得输入阻抗Ui/i约为无穷大,那么怎么得出偏置电路对输入端的并联阻抗在信号频率上很大,什么是输入端的并联阻抗?[/size][/font][/backcolor][/color] [color=#24292e][backcolor=rgb(255, 255, 255)][font="][size=16px]4、R3对所有信号频率的信号的压降都是一样的,怎么能看出是一个电流源?[/size][/font][/backcolor][/color] [color=#24292e][backcolor=rgb(255, 255, 255)][font="][size=16px]5、怎么分析这个自举电路,我想了很长时间也不太理解?它应用到了负反馈?[/size][/font][/backcolor][/color]
1434浏览量 4回复量 关注量 -
方波驱动末端开路同轴电缆上升沿时间
使用自制的方波脉冲驱动末端开路的同轴线,测量在末端的边沿时间。驱动器的输出内阻大概30欧姆,同轴电缆应该是50欧姆的。 我看网上说如果同轴电缆的末端进行了阻抗匹配,那么从驱动端看同轴线这一端,应该是纯阻性的,在同轴线末端去测量边沿时间应该和线缆长度无关。 那么如果末端没有阻抗匹配,只是简单开路,会是什么情况,我做了实验,发现边沿时间随线长度变化,线从2m变为6m时候,边沿时间从100ns变为78ns。这我不能理解,我的看法是即使没有末端端接,线的特征阻抗不变,边沿时间也应该和线长无关。 另外,我发现给定长度的线,如果驱动电压加大,其末端测到的边沿时间也会变大,尤其是驱动电压超过100V后。这我更不能理解,即使同轴线可以被看成电容,整根线的RC常数应该不随驱动电压变化,边沿时间也应该不变才对。是不是我少考虑了什么? 求解答,感激不尽!
9840浏览量 2回复量 关注量 -
看到一个说法:高速走线的距离不超过1000mil,就不用考虑阻抗匹配,对吗?
看到一个说法:对于上升沿0.2ns的高速走线的距离不超过1000mil,就不用考虑阻抗匹配,对吗? 比如说阻抗匹配因素可忽略,不同信号线的间距3W准则也可以忽略,差分对之间的间距3W准则也可以忽略。
1118浏览量 3回复量 关注量 -
200MHz的2.5V信号,降低到1V,用Π型衰减,可以吗?
200MHz的0~2.5V信号,输出阻抗50Ω,现在要降低到0~1V,通过同轴电缆送到PCB板上,用三个贴片电阻搭建一个Π型衰减,同时保证阻抗匹配,可以吗?是不是通用方案?
1569浏览量 4回复量 关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