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G-MCU] 选择Luminary没错,与ARM7相比Cortex-M3内核优势明显!

[复制链接]
18638|43
zlgmcu 发表于 2007-12-21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Cortex-M3绝对是微控制器发展的方向!

<font color=#0000FF>Cortex-M3处理器</font>是英国ARM公司花费多年的心血铸就而成的,专门针对微控制器市场而设计,特别强调<font color=#0000FF>结构简单、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和低成本</font>。<br /><br />而ARM7一开始有些做台式机的意图,是通用CPU处理器,但被人们借来搞嵌入式,本身就不是针对这个市场的。<br /><br />所以,<font color=#0000FF>Cortex-M3是真正的大势所趋,赶快加入进来吧!</font><br />
zlg315 发表于 2007-12-23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Luminary已经在创维彩电中的到了大量的应用,还有其它的应用

&nbsp;&nbsp;&nbsp;&nbsp;如舞台灯光控制、空调马达控制、以太网事件服务器、电子秤等领域都有年用量上100K的表现,实践证明:Luminary的微控制器性能好、可靠性高且价格便宜,所以我们才从11月份起在《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产品世界》与《EDN&nbsp;China》四份杂志上各投入了3版广告(共计6万元广告费)展开了全方位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以及推广,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始全国巡回宣传活动以及着手宣传和主办“第二届ZLG杯大学生毕业设计大赛”(以LM3S615为核心),下一步还将开展全国范围之内的免费培训,这一切的投入都是因为我们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而作出的决策。<br />&nbsp;&nbsp;&nbsp;&nbsp;因为我们已经不是一个新公司了,因此我们的一切商业决策与宣传活动必须以成功的实践结果为依据,请相信我们的选择和我们为此而投入的努力!还有一个最直接的优势,那就是Luminary原厂的工程师就在我们各地分公司上班,这也是一个有利的因素,特别是对价格的要求更直接。<br />&nbsp;&nbsp;&nbsp;&nbsp;更进一步我们与Luminary半导体合作开出了ZLG公司自定义的第一颗基于Cortex-M3内核的“私家芯片”用于自家产品的开发,目前已经进入了产品量产阶段,预计全球市场销售产品年用量超过2KK。<br />&nbsp;&nbsp;&nbsp;&nbsp;
hotpower 发表于 2008-1-2 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开始学习Luminary~~~

俺是所有机会都不会放过的~~~
zlgmcu 发表于 2008-1-2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欢迎hotpower与我们一起学习研究Luminary单片机!

让我们共同学习研究Luminary单片机,共同交流进步!
hotpower 发表于 2008-1-2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新气象~~~俺要玩Cortex-M3的ARM了~~~

俺不想看到什么口水贴,实用才是硬道理~~~<br /><br />在项目中若需要ADC位数高时,肯定要首选STM32,但在其他方面可能要选Luminary了~~~<br /><br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用自己的~~~
走南闯北 发表于 2008-1-3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

真是好东西,有机会一定要学学
逐风 发表于 2008-1-3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有机会了,机会可不等人!

  
hotpower 发表于 2008-1-4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开始Luminary学习,感觉不错~~~有些新意~~~

  
zlgmcu 发表于 2008-1-4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ADC性能一样

LM3S单片机的ADC虽是10位,但误差为+/-1;而另类虽然是12位,但误差+/-3;因此两者实质差不多,而且LM2S集成内部参考电压。
mohanwei 发表于 2008-1-4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ADC可以采用过采样的方法来提高分辨率

  
AIRWILL 发表于 2008-1-9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

&nbsp;Cortex-M3的ARM&nbsp;内核,要是让&nbsp;SRAM&nbsp;分配在0开始的地址,&nbsp;或者各自单独编址,由于在指针方面的代码的优化很明显(因为很小的一段代码,我发现就要用到大量的变量指针,而8/16位立即赋值是Cortex-M3的优势),将得到更精简的运行代码.
zlgmcu 发表于 2008-1-9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对 Cortex-M3内核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欢迎您说出您的想法,&nbsp;Cortex-M3内核做得好的,不好的都可以发表一下的想法,大家可以讨论讨论。
zlgarm 发表于 2008-1-11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LUminary最大的应用特点就是内置PHY的100M以太网......

&nbsp;&nbsp;&nbsp;&nbsp;当然还有死区控制器的PWM,其次才是价格便宜,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提供了完整的中文资料和上门服务。<br />&nbsp;&nbsp;&nbsp;&nbsp;以上就是到目前为止Luminary得到了众多大客户支持的根本原因!
hotpower 发表于 2008-1-16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LM的GPIO也很有特点,电流分档控制

  
zlgmcu 发表于 2008-1-16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GPIO电流分档控制是为了能够在功耗和驱动能力之间取得最大

<big><br />LM3S系列单片机的GPIO驱动能力可以设定为2mA、4mA或8mA。<br /><br />库函数GPIOPinTypeGPIOOutput()配置的GPIO驱动能力默认是2mA,这对于绝大多数情况已经足够用了。此时功耗是比较小的。<br /><br />如果配置为8mA,静态驱动能力显著增强了,但是电压转换速率(slew&nbsp;rate)过快,可能会干扰其它电路。因此引入“转换速率控制”的功能。该功能使能后,转换速率明显下降,较少了辐射,同时又不影响8mA的静态驱动能力。<br /><br /></big>
hotpower 发表于 2008-1-16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请教GPIO开漏输出做双向IO的问题

俺的库函数现在还记不全,说个意思好了.<br /><br />若GPIO某管脚设置为开漏输出,外部是应该上拉的???因为输出就没有上下拉电阻的问题.<br /><br />这时俺读管脚的函数(GPIOPinRead()???)读的是管脚还是用写管脚函数(GPIOPinWrite()???)写入的值???<br /><br />前者外部上拉后将和51机一样构成准双向IO,后者将只能单向.<br /><br />能否指教一二???<br /><br />俺在等LM-Link,所以无法验证...<br /><br />谢谢!!!
zlgmcu 发表于 2008-1-16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GPIO开漏时上拉电阻要外接,单向输出

我自己写过软件I2C的例程,是从8051单片机移植过来的。一开始总是不能读写,后来发现开漏的I/O忘记加上拉电阻了。<br /><br />(wdx)
hotpower 发表于 2008-1-16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不解~~~"GPIO开漏时上拉电阻要外接,单向输出"

GPIO开漏时上拉电阻要外接,单向输出<br /><br />那么这句话我可以理解为&quot;单向输出&quot;,开漏只能输出低电平,故输出高电平要上拉.<br />但此时读IO管脚是读的输出寄存器的内容还是管脚的电平状态???<br /><br /><br />回贴中又让俺不解~~~既然是模拟I2C,那么总线必须由主机根据负载来提供上拉电阻.<br /><br />而SDA是双向的呀,您不会在SDA上接2线来对其读写吧~~~<br /><br />所以,回帖让俺又觉得IO是可以设置为开漏双向的~~~<br /><br />所以主题和回复是矛盾的~~~<br /><br />谢谢继续给俺解迷~~~
hotpower 发表于 2008-1-16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查了下资料,被GPIODIR把方向限制死了,任何时候只能单向

这对GPIO自检不利~~~
涛行九天 发表于 2008-1-17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一下zlg老师

Cortex-M3的工业特性怎么样,是否适合于工业场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