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定理] 向高手求助!!光耦触发电路中的三极管发热烧毁问题!

[复制链接]
6704|48
ocon 发表于 2015-8-14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con 于 2015-8-14 16:21 编辑

这电路恒流特性不好,电压越高电流越大,如果对恒流性能要求不高,建议直接换个耐压高点的中功率管,一般工控用途的24V电源各种波动浪涌很多的,要留有余量。

评论

版主说的特性不好,是考虑到两个作基准的二极管的电压变动,及三极管温度变动对放大倍数影响的一种概括么?  发表于 2015-8-14 18:25
huarana 发表于 2015-8-14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arana 于 2015-10-19 20:58 编辑


工控上根本没这么复杂。都是俩电阻分压。

输入10-24V都可以正常工作。

ps:特意拆开PLC研究过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论

那是PLC的开关量输入点,而楼主的用途未知。  发表于 2015-8-14 17:40
zzgezi 发表于 2015-8-14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Q1发热烧坏,想不明白OPT1,OPT2为啥也会被烧坏呢?

评论

不好意思,我前面的点评打错字了,是击穿短路。  发表于 2015-8-15 00:13
Q1击穿断路,电流激增。  发表于 2015-8-14 17:38
Q1热击穿融化,可能会由半导体变成PN结短路的硅片,这个时候成了导体,加电压足够,LED就被毙了  发表于 2015-8-14 17:22
lfc315 发表于 2015-8-14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xmar 发表于 2015-8-14 14:35
1. 恒流好。输入电压5V到24V,电流变化不超过0.5mA。

2. 指示LED不额外浪费功率。

一般的LED,正向电压的一致性好不好?如果一致性好还是可以
lfc315 发表于 2015-8-1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xmar 发表于 2015-8-14 14:35
1. 恒流好。输入电压5V到24V,电流变化不超过0.5mA。

2. 指示LED不额外浪费功率。

TL431是2.5V的,在电压5V时,单个光耦分到的电压不够1.3V吧?

评论

光耦LED就1.2V~1.3V。比普通LED的2V小。  发表于 2015-8-14 17:29
光耦内部的输入Led一般是红外管,压降不到1.1V  发表于 2015-8-14 17:18
wh6ic 发表于 2015-8-14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似乎不讲究效率,如果成本敏感,PCB上空间足够,可以用一粒一毛多钱的AMS1117先恒压到3.3V,再加个82欧电阻恒流到15mA。当然1117需要PCB上有足够面积的散热铜皮(0.3W发热功率,面积你自己算算)或位置狭小时焊上一片小铜片也可以。
如果散热条件差或者追求效率,成本就加一点,可以考虑比如七毛左右的XL4001,加两毛钱的电感、肖特基就可以得到15mA的开关式恒流源。

评论

AMS1117做恒流。低压5V无法工作。 还是开关恒流好。  发表于 2015-8-14 17:33
ocon 发表于 2015-8-14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wh6ic 发表于 2015-8-14 17:16
你这似乎不讲究效率,如果成本敏感,PCB上空间足够,可以用一粒一毛多钱的AMS1117先恒压到3.3V,再加个82欧 ...

1117耐压不够的,山寨的耐压就更离谱了。

评论

您不要仅仅反对嘛,补充个可以用的不更好。  发表于 2015-8-14 19:24
manbo789 发表于 2015-8-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并联在C极E极只是分流啊,同样在取样环内,还是恒流的,感觉跟楼主电路特性一样的。”

恒流特性是会变差一些的,尤其在三极管跨导较低的情况下,不过不必为此担心,楼主根本就不需要多精确,
lfc315 发表于 2015-8-14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manbo789 发表于 2015-8-14 17:54
“并联在C极E极只是分流啊,同样在取样环内,还是恒流的,感觉跟楼主电路特性一样的。”

恒流特性是会变差 ...

奇怪,我怎么分析不出来,并联电阻特性会变差呢?
我的分析是电阻分流之后,通过三极管的电流变小了,那么基极的电流也变小,与楼主的电路,差异就是这部分基极电流而已,约占总电流几十分之一;只要通过新并联电阻的电流不超过15mA,三极管都能自动调节恒流15mA;因此R3上的电压还是稳定的,与楼主图没有差别。
wh6ic 发表于 2015-8-14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ocon 发表于 2015-8-14 17:37
1117耐压不够的,山寨的耐压就更离谱了。

1117是耐压不够, 那就换30V以上的HT7530好了,两毛多一点。
ocon 发表于 2015-8-15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con 于 2015-8-15 00:36 编辑
lfc315 发表于 2015-8-14 18:20
奇怪,我怎么分析不出来,并联电阻特性会变差呢?
我的分析是电阻分流之后,通过三极管的电流变小了,那 ...

正确。
另外,我前面说的恒流特性不好主要是指两个1N4148二极管的压降,在5~24V变化区间电流翻了好几倍,压降变化比较明显。
戈卫东 发表于 2015-8-15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精度好,功率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xmar 发表于 2015-8-15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戈卫东 发表于 2015-8-15 07:57
这个好,精度好,功率大

问题是这个电路在低电压输入,比如5V时,LM317是不能工作的。
戈卫东 发表于 2015-8-15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xmar 发表于 2015-8-15 08:19
问题是这个电路在低电压输入,比如5V时,LM317是不能工作的。

应该可以吧?
戈卫东 发表于 2015-8-15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xmar 发表于 2015-8-15 08:19
问题是这个电路在低电压输入,比如5V时,LM317是不能工作的。

15mA时压差可以到1.5V左右,差不多正好够
manbo789 发表于 2015-8-15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lfc315 发表于 2015-8-14 18:20
奇怪,我怎么分析不出来,并联电阻特性会变差呢?
我的分析是电阻分流之后,通过三极管的电流变小了,那 ...

错误,
虽然这个电路中二极管压降变化大是恒流特性差的主要原因,但是,即使假设二极管压降不变化,恒流特性仍然会因为并联电阻而变差,你的分析太理想化了,不要把三极管的跨导想象得很大,你就可以算出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