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无线充电器设计

[复制链接]
2161|24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i1mcu|  楼主 | 2015-8-30 2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沙发
i1mcu|  楼主 | 2015-8-30 22:4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无线充电技术是否可行?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51xlf| | 2015-8-30 22:49 | 只看该作者
i1mcu 发表于 2015-8-30 22:46
这个无线充电技术是否可行?

可行,以前做一个这样的,不过传输距离很近。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地板
51xlf| | 2015-8-30 22:50 | 只看该作者
线圈做的大一些。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
51xlf| | 2015-8-30 22:51 | 只看该作者
用了感应耦合技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
51xlf| | 2015-8-30 22:51 | 只看该作者
电耦合技术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需要解决距离问题。一项颇具前景的研究是通过使用具有延伸性的材质,让线圈处于同一个范围的谐振频率,从而解决距离问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
51xlf| | 2015-8-30 22:51 | 只看该作者
整个行业希望看到类似Wi-Fi那样拥有超远传输距离、稳定性更好的无线充电技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
i1mcu|  楼主 | 2015-8-30 22:52 | 只看该作者
51xlf 发表于 2015-8-30 22:51
电耦合技术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需要解决距离问题。一项颇具前景的研究是通过使用具有延伸性的材质,让线圈 ...

一般都是电耦合技术,但是问题也很多。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
i1mcu|  楼主 | 2015-8-30 22:53 | 只看该作者
51xlf 发表于 2015-8-30 22:51
用了感应耦合技术。

?有具体的点的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0
i1mcu|  楼主 | 2015-8-30 22:53 | 只看该作者
51xlf 发表于 2015-8-30 22:51
整个行业希望看到类似Wi-Fi那样拥有超远传输距离、稳定性更好的无线充电技术 ...

这个不容易实现的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1
i1mcu|  楼主 | 2015-8-30 22:53 | 只看该作者
51xlf 发表于 2015-8-30 22:51
整个行业希望看到类似Wi-Fi那样拥有超远传输距离、稳定性更好的无线充电技术 ...

传输功率达不到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
51xlf| | 2015-8-30 22:5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技术主要有三种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
51xlf| | 2015-8-30 22:56 | 只看该作者
电磁感应式充电: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垫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事实上,电磁感应解决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并无太多神秘感,中国本土的比亚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请的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就使用了电磁感应技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4
51xlf| | 2015-8-30 22:56 | 只看该作者
电磁感应式充电: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垫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事实上,电磁感应解决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并无太多神秘感,中国本土的比亚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请的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就使用了电磁感应技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5
51xlf| | 2015-8-30 22:56 | 只看该作者
  无线电波式充电:这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
51xlf| | 2015-8-30 22:58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
51xlf| | 2015-8-30 22:58 | 只看该作者
无线充电的方法在实验阶段有开发出很多方法,但目前唯一有机会量产商品化为线圈感应式。线圈感应式的原理很简单,是百年前就被发现物理现象,但过去长久以来这样的线圈感应只运用在绕线式的变压器中。早期就有人发现将绕线式的变压器的将“E”型铁心绕线后对向紧贴后接上市电就可以感应传电,但距离略为分开后感应效果就消失,这是因为在市电60Hz下,电磁波传递会随着距离增加能量快速衰退。在现今的应用中,由于装置本身需要有外壳包装,发射端加上接收端的外壳厚度至少从3mm起算,早期电动牙刷产品开发时就发现当距离拉开后需要将线圈上的操作频率提高才能让电力能传送的更远;在电磁波中有一个特性,就是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可以传送比较长的距离后能量衰减较低。后来RFID应用开始发展,主要就规划的三个频段LF低频(125~135KHz)、HF高频(13.56MHz)、UHF超高频(860~960MHz)可以使用,而这些频段也造就了目前无线电力系统在设计之初频率采用的参考点。早在10年前电动牙刷的无线充电就已经上市,当时的传送功率小、充电时间长,在现在的智能手持装置的耗电状况来看,当时的充电能量不敷使用所以10年来还无法实用化。但这几年来发展出新的技术可用较高的“共振”接收效率运作方式,由于这个技术较新所以各界的说法很多,但都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接收线圈上都会有配置电容来构成一个具有频率特性的接收天线,在特定的频率下可以得到较大的功率移转。这部份就跟早期的电磁感应不同,当距离拉开后依然就可以得到良好的电力传送效果。共振的原理非常简单,就跟钢琴调音师一样放不同水量的玻璃杯,在精准的调音下可以将某个玻璃杯透过共振将其振碎;但其它的**都没有提到,若是没有经过专业钢琴调音师训练的一般人,可能永远也调不出可以让玻璃杯振碎的频率!这就是原理简单、实作困难。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8
51xlf| | 2015-8-30 22:59 | 只看该作者
无线充电系统都采用共振的方式进行设计,在架构上都大至相同有下列这些构造:

发射器内有

1.直流电源输入

2.频率产生装置

3. 切换电力的开关

4. 发射的线圈与电容谐振组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9
51xlf| | 2015-8-30 22:59 | 只看该作者
接收器内有

A. 接收的线圈与电容谐振组合

B. 整流器

C. 滤波与稳压器

D. 直流电源输出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
i1mcu|  楼主 | 2015-8-30 23:00 | 只看该作者
51xlf 发表于 2015-8-30 22:59
无线充电系统都采用共振的方式进行设计,在架构上都大至相同有下列这些构造:
发射器内有
1.直流电源输入

这个图片看不到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9

主题

8602

帖子

9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