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醒,好**!

[复制链接]
11539|49
 楼主| macrsoft 发表于 2009-3-25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里有很多人都想创业,分两种人:<br /><br />A、有钱,没技术<br /><br />B、有技术,没钱<br /><br /><br />创业更多的是一种合作,<br /><br />可以肯定的说:“没有合作的创业项目,一定是没有前途的项目”<br /><br /><br />1、对于技术工程师我想说的(我自身也是)<br /><br />一个牛人能独立研发出来的产品,100个牛人也能独立研发出来,给钱就是了,<br /><br />从一开始就注定陷入激烈的竞争,<br /><br />我上这个21IC也很久了,很少发帖,一直在看,<br /><br />发现一个问题,骂ZLG的人不少,为什么不去思考别人的成功?<br /><br />相信这里有技术高手,比ZLG更牛的人,<br /><br />ZLG说过的一句话:“创业选择的项目,技术含量不能太低,大公司不愿意做的,才有生存的空间”<br /><br />想创业的技术人员,一定需要专注自己所擅长的,针对某一个产业,做国内只有5家以内公司能作的产品,掌握技术核心,<br /><br />如果没有技术核心,你有销售渠道也可以,大量买货,赚快钱先,再谋发展。<br /><br />今天我跟一个有一点点资金,想投资项目的网友聊天,这位朋友说自己做机器人软件,我就问:“能做机器狗不?能做焊接机器人不?”,实在不行做个机械手臂吧<br /><br />结果都不行,这个是明显的缺乏合作的项目,因为这样的项目一个人搞不定,<br /><br />我拿来举例,并没有丝毫贬低的意思,希望这个朋友不要见怪,<br /><br />并请您把本文看完,理解我写此文的心情。<br /><br />我们都是做开发的,做成一个机器手臂的硬件评估板,在硬件上花不了多少钱,<br /><br />核心东西在那里相信大家都看得到:“精确的空间定位,人工智能”<br /><br /><br /><br />2、对于有点资金的朋友,想投资项目的<br /><br />这个21IC有很多据说是有资金,在找项目,我把这类网友分为三类,<br /><br />第一类:钱不多,真正想做点事情,<br /><br />第二类:不知道有没有钱,就想骗方案,<br /><br />第三类:钱多,人傻<br /><br /><br />第一类人,钱不多,信心也不多,信心不足建议多学习山寨文化,<br />电子产品的硬件并不值钱,对于开发来说是小事,<br />大事是先把产品作出来,马上能卖钱,<br />中国人大部分被“零库存”误导了,<br />某些行业,“现货为王”啊,<br />市场爆发期,你不要犹豫,<br />在市场爆发期,库存卖不掉的原因只有一个,你的产品质量很烂<br /><br /><br />第二类人,不说也罢,归在寄生虫之类,<br /><br />研发技术工程师都精得像猴子,<br /><br />逻辑思维能力比骗子还是要高不少<br /><br /><br />第三类人:钱多,人傻,有钱不知道做什么的大佬,<br /><br />如果实在不知道做什么,要学会看商业趋势,<br />如果实在不会看商业趋势,告诉你们一个做简单的方法:“国外有的电子产品,国内不能量产的”,不是国内没研发人才,是研发人才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不想去做<br /><br />如果实在不会看商业趋势,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拿着这点钱养老吧,<br />不要瞎折腾了,开个小企业,ZF收税都能把你收破产。<br /><br /><br />21IC人才济济,我看帖子这么久,从某些网友的发帖,<br />体现出来的技术素质,<br />逻辑思维方式,都是很厉害的人,<br /><br />这些人是很厉害的开发人才,但是如果什么都做,一定发不了大财,为什么?<br /><br />成天忙着解题,没时间考虑市场,没考虑资源整合,没有市场,怎么能赚钱?<br />ZLG的博客说他们总共做了500多种产品,<br />发现大多数不赚钱,现在他收缩产品线,做自己最精的部分,不精的通通外包,<br />zlg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芯片烧写器,外观很普通,一年只卖500台,<br />经过外观工业设计,外型更漂亮了,同样的内核,一年卖6000台,<br /><br />关于精简产品线,说ZLG很多人会不服,<br />他举了一个产品型号的例子,一个USB逻辑分析仪器,<br />在美国几个人的小公司能卖2000万美元的销售额,1万美元一台,<br /><br />只要你把一个东西做精了,不愁赚不到钱,中国的工业、电子领域,<br />还有很多很多没有被攻克的东西,各位把其中的一个产品、一个零件攻克了,<br />都会有很大的市场,<br /><br />“万向节”大家都应该知道吧?不知道的,应该听说过吧?<br /><br />没听说过,我简单解释一下:汽车转向机械部分的一个零件而已,<br /><br />鲁冠球把这一种东西做好了,一做就是30年,<br /><br />目前他的企业年销售额60亿,<br /><br />我说是他的企业,不是指“万向节”一个产品,企业做了30年,肯定不止做一个产品<br /><br />全球工业化发展到今天,分工越来越细,你只做一个产品,可能年销售额上亿,做得越多,不能每个都做精!<br /><br />因此,选好各位的优势产品,有绝对竞争力的产品,是创业的重点,<br /><br />否则,创业开始,就意味着只能做个小老板。<br /><br />朋友门,技术只是创业的一部分,占的份额不到1/3,<br /><br />我也在创业,我钱不多,没钱就做山寨,山寨有山寨的活法。<br /><br />因此,我把我创业的经历写一部分出来,与大家分享,欢迎大家拍砖。<br /><br /><br />
木头东瓜 发表于 2009-3-25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我心有戚戚焉

  
ciomp0429 发表于 2009-3-25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顶一下!

  
philofly 发表于 2009-3-25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找到那样的产品呢?

  
 楼主| macrsoft 发表于 2009-3-25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找创业产品

创业的产品,首先要看市场环境去找,这种天赋不是每个人都有的,<br /><br />第二个是对某一个行业有兴趣,持续的兴趣,你最终都会发现商机,<br /><br />如果你的兴趣,爱好只有一年,建议不要去做,<br /><br />做事业,需要持续的兴趣,如果直接冲着赚钱做比较危险,<br /><br />你会发现自己的兴趣随时都在改变,不能定下心来向一个方面发展,这样怎么能做精呢?<br /><br /><br />找产品,需要善于发现商机,这种商机往往就在自己身边,看看咱们能否抓住<br /><br />ZLG举了一个例子,长途电话锁,<br /><br />就是一个铁壳壳设备,锁长途的区号0字头,声讯台9字头,<br /><br />那个时候的局端功能没建设好,暂时锁不了,只能通过客户端加锁,<br /><br />这个小玩意在2001年之前,每年的销售量估计有300万台,那个时候通讯费贵啊,<br /><br />大家可以算一笔帐,一个电话长途锁赚10块,一年10万台就是100万,厉害吧<br /><br />你有技术,别人有销售渠道,大头给别人赚,先积累原始资本,等你有了资本,想法就多了<br /><br />在中国,这样的机会比比皆是,这样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br /><br />市场发展速度太快了,2-3年时间机会就过去了,因为市场环境的发展不可琢磨,<br /><br />有机会,还要敢闯,敢拼啊
icecut 发表于 2009-3-25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涛行九天 发表于 2009-3-2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挺好,支持

楼主在北京么,在的话聚会聊聊
janesbang 发表于 2009-3-25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想看你的创业经历,快点续贴..

&quot;因此,我把我创业的经历写一部分出来,与大家分享,欢迎大家拍砖。&quot;<br /><br />楼主,想看你的创业经历,快点续贴..<br />最好,把过程详细一点..<br />从想法,到实行,从融资,到样品,到批量...<br />最好按照&nbsp;年份来划分..经历
求是 发表于 2009-3-25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啊,大家可以交流一下

  
 楼主| macrsoft 发表于 2009-3-2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正在努力中,

我在广州,如果在北京的话,一定可以与“涛行九天”先生聚聚<br /><br /><br />关于我所在的行业,从事什么产品,都不能在网络上公开,这个是属于机密,<br /><br />我只能把我的想法,我的经历用帖子的形式写出来与大家分享。<br /><br /><br />janesbang网友:<br /><br />“最好,把过程详细一点..<br />从想法,到实行,从融资,到样品,到批量...<br />最好按照&nbsp;年份来划分..经历”<br /><br /><br />其实你说的这些,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公开的资料,只不过是分散的,<br /><br />可能大家成天忙于工作,这些Case大家都没有时间去留意,<br /><br />反而没有时间去考虑长期发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br /><br />我做技术也有好多年,发现做技术只能解决温饱问题,<br /><br />除非你是个技术牛人,但是技术牛人的比例大概是1/100,<br /><br />因此,我开始寻找我新的机会。<br /><br /><br /><br />不容易复制的技术,商业模式,一定是跨行业、多专业合作的结果,<br /><br />而这种商业模式,一定需要周密、详细的规划,<br /><br />我用一个其他行业的例子来说:携程旅行网<br /><br />携程的创始人有4个:<br /><br />沈南鹏&nbsp;&nbsp;负责找资金,工作经历:花旗银行,风险投资机构<br /><br />范敏&nbsp;&nbsp;&nbsp;&nbsp;曾任职上海旅行社总经理,上海新亚酒店副总经理,旅**业从业15年<br /><br />梁建章&nbsp;&nbsp;1997年任职Oracle中国技术总监,主持过民航财务系统,移动信息系统<br /><br />季琦&nbsp;&nbsp;&nbsp;工作经历:弱电、系统集成公司总经理<br /><br /><br />这四位创始人中,前三位每个人负责都有重要的角色,<br /><br />我的分析如下:范敏从事商业模式策划,梁建章负责携程的数据库与各大航空公司、酒店实时更新,沈南鹏负责找资金<br /><br />携程如果把他的商业模式简单化,就是一个“高科技的中介公司”,他的中介对象是酒店客房、机票<br /><br />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系统设计,我第一次打电话到携程网订票,他们登记了我的信息,第二次打电话,他们的客服人员说“王先生,很高兴为您服务”<br />他们的信息系统不仅记录客户的基本信息,还分析客户的行为,统计服务类型,对年销售数据库进行统计,对数据进行挖掘(新时代的伟大技术)<br /><br />他们的系统与航空公司的票务系统、酒店客房预定系统实时对接,<br />服务方便快捷,商务旅行省了很多时间<br /><br /><br />携程的例子虽然不是电子行业,<br /><br />但是他是一个最典型的高科技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中介+Oracle数据库系统<br /><br />因此,各位网友,大家如果能找到这种“科技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也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br /><br /><br />商业领域,与电子领域一样有规律可循,<br /><br />结合行业形式,通过数据分析问题,您总会找到一些商业机会,<br /><br />这种规律的判断,需要具有一定的天赋,<br /><br />需要您对行业现在市场,未来趋势、客户消费习惯做一些分析,<br /><br />携程的案例,也充分说明了我前面帖子中提到的,<br /><br />技术在成功的商业运作中,占的比率不到1/3,<br /><br /><br />因此,如果您想改变自己的后半生,除了关注技术外,<br /><br />您可以试着关注一下商业模式,<br /><br />我给大家推荐一本杂志:《创富志》&nbsp;http://www.mycfz.com/<br /><br />每一期都是精品,2007年的头几期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特别是对电子行业:三星、LG都做了论述<br /><br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任顾问,专门分析、讲解商业模式的杂志,<br /><br />另外,大家可以看看郎咸平教授的视频讲座:“中华文化不养高科技”<br /><br /><br />
burstas 发表于 2009-3-25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殊时期特殊面对!

中国目前处于发展的阶段,一切都是没有到有或者有那么一点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其实创业的机是很多的,但是有多少人能把握好呢?<br />
SMT-SH 发表于 2009-3-26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触很深,学习之中.

  
chunyang 发表于 2009-3-26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鼓励原创交流!

  
sz_kd 发表于 2009-3-26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不错,顶

  
McuPlayer 发表于 2009-3-26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来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

希望电工,尤其是在技术和客户方面有所积累的电工,都能抓住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br /><br />让我们一起祈祷,**电工。
zhongxon 发表于 2009-3-27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寻找合作伙伴,打算到北京,读后受益匪浅啊

  
老孙头 发表于 2009-3-27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nbsp;&nbsp;&nbsp;&nbsp;这里的很多人创业,大多数应该是有技术无市场的,所以很多人选择做外包、ODM、做开发板来避免直接面对最终用户。<br />&nbsp;&nbsp;&nbsp;&nbsp;技术人员创业,想不交学费很难,不要指望一开始就比别人高明,看到了一片别人看不到的蓝海。只有先把力所能及的做起来,到市场上摸爬滚打一两年,如果这段时间内没有“死掉”的话,估计也应该能找到方向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machunshui + 1

查看全部评分

zhongxon 发表于 2009-3-27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to 老孙头

我觉得技术人员创业,如果光是自己,十有**是死悼。考虑问题总是从技术出发,不了解行业不了解市场。所以,自己不敢动,没个懂市场的合伙人不行。
老孙头 发表于 2009-3-27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zhongxon

有懂市场的合伙人就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谁在决策中占主导地位?真正志同道合的有多少?同为技术人员,我们这类人往往自视甚高,创业都是想做大老板的,呵呵
sxggj 发表于 2009-3-2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有意思,但少了一点:毅力或者叫韧劲吧

创业这种事,如果你只干一年,成功几率10%。两年20%。三年30%。。。。如果这件事你准备用十年来完成,而且十年中你坚信会成功,那你成功的几率至少也应该有80%了。无奈的是这十年,你要生活,要结婚、生子、金赡养老人、要交很多朋友,更要命的是这十年,你要忍受周围人冷眼,而且可能还会包括刚才提到的这几类人的冷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

主题

34

帖子

0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