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知识] 读日文翻译书也够折磨人的!

[复制链接]
5529|37
AD797 发表于 2015-12-2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2-20 19:01
你看贴不仔细。
倘若是你说的这些,容易懂。
但我上面说的是小也稳定,大也稳定,不大不小(0•01--几uF ...

给你看一个TL431手册上的图,稳定、不稳定区域更复杂的情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2-21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AD797 发表于 2015-12-20 21:23
给你看一个TL431手册上的图,稳定、不稳定区域更复杂的情况


你这个图,不就是我说的"小也稳定,大也稳定,中间不大不小的不稳定"么?
感情说了半天,你根本没看鬼子那本书!

AD797 发表于 2015-12-21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2-21 09:00
你这个图,不就是我说的"小也稳定,大也稳定,中间不大不小的不稳定"么?
感情说了半天,你根本没看鬼 ...

你的理解力真让人着急啊
给你解释了为什么"小也稳定,大也稳定,中间不大不小的不稳定",再给你一个更复杂的情况,让你知道再复杂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得看模型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2-2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控制上说,加电容可改善稳定性,也可以导致不稳定。电容大了,高频衰减大,从这边说,改善稳定,但电容大了,增加了相位滞后,使得相位裕度变小,甚至不稳定。所以•••••」

你这个解释利用了RC的频率特性,根据极点幅频图衰减特点,得出越衰越稳结论。又根据相应的相频图延迟滞后的特性,得出越滞后越稳定的结论。


也就是说,对于完全相同的一个东西(RC等效模型),仅仅是观察角度不同(看幅频关系?相频关系),便得出完全相反结论(前稳而后不稳)?!这就是小学语文中自相矛盾故事!

AD797 发表于 2015-12-21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2-21 10:01
「控制上说,加电容可改善稳定性,也可以导致不稳定。电容大了,高频衰减大,从这边说,改善稳定,但电容大 ...

我很无语,信号与系统或自控原理,你看得就是迷迷糊糊雨里雾里。
之前你还有个帖子是所谓的反常收敛域 https://bbs.21ic.com/icview-772136-1-1.html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2-2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AD797 发表于 2015-12-21 10:27
我很无语,信号与系统或自控原理,你看得就是迷迷糊糊雨里雾里。
之前你还有个帖子是所谓的反常收敛域 ht ...


你看俺瞎猜你看,你会说有道理,而不会说:真无语!

为何CL大了很稳定?因为CL足够大,则输出端变为了主极点,CL就成了主极点补偿电容,自然是CL越大,主极点越低,f尚未到次极点处,幅频就衰减到1了,系统自然稳定了。
为何CL越小越稳定?因为CL小时,输出端对应的是次极点,当然是CL越小,次极点越高,可以想象,当次极点在2•2GBW处,相位欲度有60来度,系统当然稳定了。
CL不大不小时,刚好是上面两种情况的缝隙,自然不稳了。

以上观点,纯属瞎猜。诸君勿当真。
AD797 发表于 2015-12-2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2-21 10:48
你看俺瞎猜你看,你会说有道理,而不会说:真无语!

为何CL大了很稳定?因为CL足够大,则输出端变为了 ...

看模型看模型
不是一阶系统,当然会出现复杂情况。
一阶、二阶、三阶、以及参数不同,模型不一样情况不一样,看我的贴图,会出现随电容变化会出现 稳定区域-不稳定区域-稳定区域-不稳定区域 这种更复杂的情况 有什么可奇怪的
根据模型,写个传递函数,matlab绘图,就出来了
当然,电子工程师没必要做真正这些仿真,知道就行,厂家手册或应用文档都比较清楚
HWM 发表于 2015-12-2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无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D797 发表于 2015-12-21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2-21 10:01
「控制上说,加电容可改善稳定性,也可以导致不稳定。电容大了,高频衰减大,从这边说,改善稳定,但电容大 ...

如果模型只有一个RC,永远都是稳定的。
有复杂情况,说明不是这种一阶的情况。

评论

对。一阶总是稳定的,现在明显不是简单情况。  发表于 2015-12-21 11:36
AD797 发表于 2015-12-21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AD797 发表于 2015-12-21 11:23
看模型看模型
不是一阶系统,当然会出现复杂情况。
一阶、二阶、三阶、以及参数不同,模型不一样情况不一 ...

现在其实也不要写传递函数了,现在电路仿真软件直接绘相频幅频图。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2-21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AD797 发表于 2015-12-21 11:23
看模型看模型
不是一阶系统,当然会出现复杂情况。
一阶、二阶、三阶、以及参数不同,模型不一样情况不一 ...

看模型?我给你个CMOS电路的一小部分--偏置电路,几个管子而已,你要是能看出或计算出其输出偏置电流是多少,我给你1k快钱!

分立件中用VBE=0•6V,加欧姆定律,管子偏置计算唾手可得。对于高性能模拟芯片,连门都没有。


AD797 发表于 2015-12-2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2-21 13:44
看模型?我给你个CMOS电路的一小部分--偏置电路,几个管子而已,你要是能看出或计算出其输出偏置电流是多 ...

我有不是微电子工程师,我又不造芯片,我只是用芯片而已。
知道芯片基本原理、结构、典型参数和特点即可。
如果要仿真,要搞到版图回来建模?我傻了?
告诉器件厂家一般提供模型,拿回来仿真,比如tl431:
http://www.ti.com/product/TL431/toolssoftware
duckduckgo 发表于 2015-12-21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uckduckgo 于 2015-12-21 16:20 编辑

许剑伟写过一篇《TL431 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里面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
http://www.fjptsz.com/xxjs/xjw/rj/100.htm
百度文库链接:http://wenku.baidu.com/view/1d99d818964bcf84b9d57bd1.html
有没有看的懂的。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2-21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duckduckgo 发表于 2015-12-21 16:15
许剑伟写过一篇《TL431 电路原理及频率特特性的研究》,里面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
http://www.fjptsz.com/x ...


这篇**我10年看过,文中用了大量不合理的假设数据,仿真结果和厂家手册还能差不多,说明作者必定阅读过431包括频率响应在内的**,然后进行了迭代反推。

工程上,判断稳定性根本不能这样干,10来个管子,用小号字体计算了16页,起码耗掉3天时间!加上计算前要阅读文献,以帮助大致判断工作点和频率响应等,总共得1周左右。
太漫长了。。。
工程上肯定不会这么干的,而是简单地根据电路结构(共射?共基等),把晶体管放大级分成增益级和放大级两大类,进而数一下环内有几个增益级,就能判断出个大概了。
如果像许剑伟这样详细地计算一周,早下岗了。
国郭 发表于 2015-12-24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2-20 16:19
正道学分立件电路才2-3年,绝对是初学者。
不过学完IC再学分立,不像想象中那么难,而且有理论基础后再读 ...

楼主怎么学的IC和分离呀,我都是看小鬼子的书籍,但是小鬼子的书籍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2-24 1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郭 发表于 2015-12-24 10:07
楼主怎么学的IC和分离呀,我都是看小鬼子的书籍,但是小鬼子的书籍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

没有美军的相关理论基础,不易看懂日军过于简洁的设计。

当然,日军也有不少理论性很强的著作,美军也有实践性很强的设计类cookbook。

国郭 发表于 2015-12-25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2-24 13:00
没有美军的相关理论基础,不易看懂日军过于简洁的设计。

当然,日军也有不少理论性很强的著作,美军也有 ...

能否推荐点书籍或者给点建议学习的方法步骤,求大神指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