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eer_zu 于 2015-12-22 08:43 编辑
中国人缺乏“怀疑”精神不仅表现在精神层面,还体现在“方法”层面。我们喜欢跟风,我们逆来顺受,我们更喜欢用眼前的“形式”来考虑未来... 我们没有信仰不是因为我们怀疑了什么,而是因为我们对这个外在世界的壮丽和它有时候表现的巨大威力,以及它内在的规律性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这导致我们只敬畏权势,而不敬畏“上帝”。所有这些都是因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孔老夫子的思想在它诞生之日起,经过历代的演变:或被“摧残”如“焚书坑儒”;或被强力“推行”如“罢黜百家”;或被历代重新解释和注解;或被康有为、梁启超妄图推向世界,意图“拯救”当时满是弊病的西方世界。然而,我们缺乏一种“产生”思想,“锤炼”思想,“继承”和“光大”思想的方法,长期的中央集中体制也很少出现像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大环境,这些在欧洲,这种“黄金时期”从希腊时代到近代,经历了很长时间。
老夫子在它生活的年代,朝堂之上“礼崩乐坏”,人世之间满是疾苦,他以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著书立说,广收门徒,意图创造一个他心目中的美好世界。他和他的弟子们,走出书斋,周游列国,意图说服那些当权者接受他的建议: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他在世的时候历经坎坷却处处受到排挤,后世子孙却把它的思想推向这个民族的最核心,给这个国家甚至整个东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老夫子也被推上圣坛,享受亿万人的膜拜。
但是在最近两百年的全球化过程中,原有的体系在更强大的体系面前,显得很落后,很不合理。于是我们一些人才被迫站出来,重新反思了这个存在几千年的体系,并在“方法”层面上认真探究,产生很多了不起的思想。然而,传统和现在,东方和西方,究竟该如何面对,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让大家接受的答案。一段时间里全面否定,“人治”从一种政治思想变成了贬义词,成了“法治社会”发展的障碍。于是乎,孔老夫子也被千夫所指,成了落后和愚昧的替罪羊。又过了一段时间,民族主义开始抬头,于是满大街都是“国学”:三字经,百家姓...飞入每个角落,完全忘记了之前是如何被骂得一文不值。而在西方,希腊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直是“百家争鸣”的,即使在“黑暗”的中世纪,也不缺乏敢于冒死怀疑早已一统江湖的教会思想的人物。他们的努力和牺牲“重构”了那个体系,这样的“迭代”让体系涅槃重生,生机勃勃(类似于软件的持续“重构”而避免的代码腐朽)。
最近又在网上看到有人在那里骂老夫子,说他是落后的根源。一个已经死去两千多年的人,他又没有强迫你接受他的思想,你可以从他那里继承一些好的东西,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到它好在哪里,那就对他视而不见好了,那是你的自由,有人从他那里看到好的东西那是他们的事情。再说了,你不能让发明汽车的人为今天无数起交通事故负责吧,也不能让他们为尾气污染买单吧。我没有能力去讨论孔老夫子的对错,但是我知道,我应该尽可能独立思考,认真对待过去才会拥有未来,努力正视自身不足才会变得强大。
有时候错误真的不在于某些人提出了什么观点,而在于听到这些观点的人是否还有独立思考的力量。如果迫于外界的压力或者自己主动放弃了独立思考的力量,那就不能怪提出观点的人,就像写代码:作者明明说不对这部分代码的执行后果负责,你偏不信,拿来就用到要人命的地方,出问题了。你去抱怨作者?你好好Debug一下好不好!关于孔老夫子的对错,争论了几千年。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说:都是他的错,他是绊脚石什么的,出问题都往别人身上推,下次还是要出问题的。
中国也有那么一段岁月,那个时候和希腊时代时间上正好重叠,在历史上也很相似。松散的诸侯割据(希腊是城邦)制,居然带来了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我敢说:之后的天朝历史再也没有出 现过那样一个时代,然而西方却来了一个文艺复兴,希腊的哲学,数学,艺术。。。。。还有民主制度居然被重新基础和发扬光大,就数学而言,欧洲除了被中世纪 中断了千年之后居然平滑得衔接上了,从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里面介绍的可以知道,很多问题就是希腊时代提出来,文艺复兴及后来解决的,比如:高斯解决的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问题,这只是很小的一个例子。微积分里面的无穷小问题其实也是希腊时代就有初步成果的,好像芝诺佯谬就是个例子,很多数学分支也是 希腊时代奠定的。笛卡尔,伽利略,莱布尼茨等等都是紧随希腊先贤的思想一步一步思考下去的。。。也许我们正是缺少这种持续的积累和自发“怀疑”的精神,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你好,孔老夫子。认真对待您的思想,敢于“怀疑”您的思想,努力“超越”您的思想,才配做一个有前途的民族的一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