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号称而已:单片机最好的入门教程

[复制链接]
1541|1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framchina|  楼主 | 2007-8-31 1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
  传统的单片机教学,均是以单片机的结构为主线,先讲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然后是指令,然后是软件编程,然后是单片机系统的扩展和各种外围器件的应用,最后再讲一些实例。按照此种教学结构,按照这种结构,学生普遍感到难学。试想,一个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结构的人,甚至数字电路也是刚刚接触的人,要他去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这实在不是个容易的事,至于很多书一开始就提出的总线、地址等概念,更是初学者难以理解的——不管用什么巧妙的比方都不容易理解。于是糊里糊涂地学完了第一部份,第二部份一开始就是寻址方式,更抽象,好多人直到学完单片机还不能理解寻址方式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寻址方式,刚开始学当然更不懂了。然后是指令,111条指令,又不分个重点,反正全是要记住的,等到指令全部学完,大部份人已对单片机望尔生畏,开始打退堂鼓了。第三部份是编程,如果说前面的东西不能理解,还能靠**来获得知识的话,这部份就纯是理解和掌握了,如果以前没学过编程,短时间内很难掌握编程的有关知识,更不必说编程技巧了。可是教材上明明规定,要编出这样、那样的程序,学的人编不出来,当然只会认为,教材的要求当然是合理的,应该做到的,我做不到就是我没学好,于是很多人长叹一声:单片机太难学了!放弃吧。可是到这里还根本不知道一个单片机开发的完整过程是什么,什么是编程器还不知道。后面的就不说了,总之,现在教材,基本都是以单片机为蓝本来学习计算机原理,而不纯为学习单片机技术,在教材、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又没有考虑人的接受能力,使得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不断挫折的过程,于是很多人认为单片机入门难。

  基于以上情况,作者尝试编制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以任务为教学单元,打破原有界限,不管硬件结构、指令、编程的先后顺序,将各部份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抽取每个部份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完成第一个任务就能清楚单片机的开发过程,完成第二、三个任务,就能自已模仿性地编出自已的程序,使得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成功地完成任务的过程。当所有任务全部完成,知识点就全学完了。即便只完成部份任务,也可以去做一些程序了——事实并没有必要学完全部知识才可以去做开发的,作者在编第一个商用程序时,还不懂定时器怎么用,编第二个商用程序,写了长达2K行的代码,可当时我还不懂怎么样用中断编程,因为当时我根本还不需要用中断。以上的教学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以人的认知规律为主线,而不是以课程结构为主线。
2、以任务为单元构建认知单元,而不是以单片机功能为单元构建。 
3、完成第一个任务即可进行单片机的初步应用尝试,不必学完单片机的全部知识体系。 随着任务的逐渐进行,知识逐渐完善,能力逐渐提高,所有任务完成时,已具有初步开发能力。

   以上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很'宏伟'的计划,我不知道我最终会不会完成他,因为完成他也许需要二年、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然,对于这个计划能否完成,是否合理,我是充满信心的。要完成以上计划,关键在于要做好以下一些工作:知识点的合理分解,合理组合,任务的合理设计等等。我将尽力去做好他,当然,我也希望诸位大虾能不吝赐教,和我共同完成这个任务,这也算为单片机入门者铺平道路吧。

我倒,上传不了附件,太大了.683K
兄弟们自己下吧:http://bbs.huazhoucn.com/Temp/Temp1068_1.html

相关帖子

沙发
mcuxz| | 2007-9-2 15:5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我的单片机学习之路就是这样的

所以我不觉得学单片机难,在刚拿到课本的时候,我就照着网上的资料做了一个点阵显示屏,后来就边学边做。当学到中断和定时器的时候我就能编写抢答器程序了。后来我还做了液晶密码锁。
  我是以动手为核心,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再回过头来看书,这样就很好理解。在论坛里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下载了网友好多的程序分析,然后再修改优化,变为自己的东西,由于当时没什么钱买不起开发板和元器件,我就在proteus上仿真调试。
   上实验课的时候,我基本不按老师的方式,我觉得老师布置的实验太简单,我都是拿网友们的程序来调试,或自己编写。收获很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5

主题

83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