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创办华为时,任正非已经43岁。

[复制链接]
6655|20
 楼主| hsw_21 发表于 2009-8-3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sw_21 于 2009-8-30 15:10 编辑

企业(行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
 楼主| hsw_21 发表于 2009-8-3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把“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还将加大拨付比例”写进《华为基本法》,也体现了他以技术立身的理想。
 楼主| hsw_21 发表于 2009-8-3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年时代的任正非,就是一个科学精神的追随者。1997年访问美国公司时,在IBM任正非表现出更多的敬畏,而在贝尔实验室,则是“十分高兴”。“我年青时代就十分崇拜贝尔实验室,仰慕之心超越爱情。”他参观了大厅中的贝尔实验室名人成就展。在巴丁的纪念栏下照了像。并特意怀着崇敬心情去巴丁50年前发明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台前站了一会。当看到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的实验室密如蛛网,混乱不堪,不由得对这些勇士,肃然起敬。华为不知是否会产生这样的勇士。” 2002年前后,华为开始成立预研部。
一级菜鸟 发表于 2009-8-30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算灌水还是算连载?
 楼主| hsw_21 发表于 2009-8-30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97年,我国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开始向学生收费,而配套的助学贷款又没跟上,华为集团向教育部捐献了2500万元寒门学子基金。对知识的尊重,是中国知识阶层的教育传统,也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一代知识分子,对被扭曲了的文化观念的修正,对于身受贫穷压榨的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更能感受到尊重知识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说,华为的寒门学子基金,意义等同于“希望工程”。当时,有人提出来,基金的名字是否叫“优秀XX基金”,任正非不以为然:贫穷和出身并不可耻,高贵而没有知识也不光荣。
  对于一生而言,贫穷是老师,它教会人生存。贫穷有压力,使人的脊梁比一般人都硬些,坦然吃苦、不屈不挠。在我国许许多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都可以找到贫穷的影子。而他们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往往就是创业时期的“精神爆点”和凝聚力所在。因此,有人把贫穷称作成功者的“财富”。1992年,华为员工已经达到200多人。这一年冬天,公司到深圳经济特区外的西乡开会。开完会回来的路上,车子陷进了泥坑里。任正非二话不说,第一个下车,脱掉鞋袜跳进泥坑里推车。于是公司的其他人员也纷纷下车,合力将车子推出了泥坑。
 楼主| hsw_21 发表于 2009-8-30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为在全球设立了包括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多个研究所,100000名员工中的48%从事研发工作,截至2008年6月,华为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9,666件,已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华为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5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
 楼主| hsw_21 发表于 2009-8-30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父亲母亲》

本帖最后由 hsw_21 于 2009-8-30 15:16 编辑

——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
  我与父母相处的青少年时代,印象最深的就是度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今天想来还历历在目。我那时十四五岁,是老大,其他弟妹一个比一个小,而且不懂事。爸爸有时还有机会参加会议适当改善一下生活。而妈妈那么卑微,不仅要同别的人一样工作,而且还要负担七个孩子的培养、生活。煮饭、洗衣、修煤灶……什么都干,消耗这么大,自己却从不多吃一口。我们家当时是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如果不这样,总会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我高三快高考时,有时在家复习功课,实在饿得受不了了,用米糠和菜和一下,烙着吃,被爸爸碰上几次,他心疼了。其实那时我家穷得连一个可上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是用瓦缸装着,我也不敢去随便抓一把,否则也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的不自私也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今天这么成功,与我不自私有一点关系。)高考临近,妈妈经常早上塞给我一个小小的玉米饼,要我安心复习功课,我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功劳巨大。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也建不了华为这样的公司,社会上多了一名养猪能手,或街边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这个小小的玉米饼是从父母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们。
……
rockn 发表于 2009-8-30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够有今天的成就,肯定有伟大的精神力量。
chunyang 发表于 2009-8-30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革 命不分早晚
sherwin 发表于 2009-8-30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王败寇而已,嘿嘿!  :)
McuPlayer 发表于 2009-8-30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理由。
古道热肠 发表于 2009-8-31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企业的成功和很多企业没落没有共同点.抓住机遇最关键.您不抓住,就会被别人抓去,实乃时势造英雄.
sxggj 发表于 2009-8-31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13亿人中也就出这么几个人,你可能小学是全校第1,中学可能就是第10了,大学可能就是第100了,当进了社会你可以算算自己能排第几?如果想成功,简单点的办法,就是每天实实在在的提高自己。
pigeon0411 发表于 2009-8-3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小丰 发表于 2009-8-3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比那个 华+能+集团, 专门从事电力方面的,核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太阳能,风能,变电,输电。。。。
应该能成为跨国公司~。
phoenixmy 发表于 2009-8-31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牛人
李冬发 发表于 2009-9-7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
可能吗,你们算过利润是销售额的多少?!
xwj 发表于 2009-9-7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真的要“以技术立身”的话,"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 是对的。

不要把自己当成微利润的加工型企业,而应该把自身定位成用科学技术赚取暴利的科技型企业。
hq_y 发表于 2009-9-7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能那是利益集团,不一样的。
sherwin 发表于 2009-9-7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为也同样是利益集团。想想为啥至今他们不敢上市?背后的黑金太多了,嘿嘿!

所以我说任某人的行为不值得学习效仿。我们可以原谅、宽恕资本家的原罪,但是不等于我们就必须赞同他们的错误做法,这可是原则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17

主题

2675

帖子

1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