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画了一块PCB,贴出来献丑一下

[复制链接]
8373|48
 楼主| iC921 发表于 2009-9-12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iC921 于 2009-9-12 13:21 编辑

电路是自己设计的,不知道能不能行。电路功能(内容)是相序检测和缺相检测,还带一继电器。

前天晚上,干了一通宵,基本画完。昨天中午睡醒后觉得不是很妥,不够紧凑。于是昨晚和今天继续,刚刚完成。前面一晚上苦干的功劳当然就此白费的,呵呵……

许多人要求发PCB希望做一点解释。我就将我的一些想法说一下吧。

1 关于一点接地。本图有意进行体现。
  图中,点白和部分就是地线。可以看出,从最右边的进电点观察,地线呈树状。
很巧的是,中间大圆包小圆的圆心点,大致就是模拟地和数字的交汇点。这不成模拟地叠加在数字地上面了吗?
  没关系。因为从上述圆心到右边的进电点一铺铜就OK了,……在这里要说明,一点接地的点不一定是物理上的点,而是电气上的点。即:大块地线处,只要范围不太大,与电路工作频率相适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一块铜就是一个“点”。

2 共模电压防护

  地线的右边是一条长长的直线,还是粉红色。其实它不是单层,有上层和下层。目的是当左边电源有雷击之类的高共模电压来临时,由地线迎接闪烙而来的电荷。上下层都接。

  这个地方解释一下:有的资料表示为一层接电源负,另一层接电源正,也可。但单单用电源地来迎接闪烙电荷,应该还可以。大家对此有什么意见?

  这种处理,是我这次想出来的。因为我觉得不太方便让VCC在那里迎接“不速之客”。

3 右边是取样电路

  它们是两组三相电源输入,一组用于缺相检测,另一组用于错相检测。一组用顶层布线,另一组用底层布线,仅仅是为了“区别”。

  这两个地方,画有许多圆,是什么目的呢?因为那里是高压,随意弯线可能会缩短有效电气距离。请注意右下角的画法。那个弯折,很不“雅观”吧?可是为了最有效地应用板面有效空间。我认为这样做才是合理的。如果公式化地象顶层布线那样处理,不是失误也是浪费。

4 其它

  图中有几个“*”的地方说明如下:被蓝圈包围的,是下面可能有安装螺丝钉抵到该处,此处禁止在底层布线。另外,四个缺角是盒体结构需要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iC921 发表于 2009-9-12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盒子的情况,请参考我的帖子:

问个新手问题:关于一种外壳的尺寸
xwj 发表于 2009-9-1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CB不做评论。

倒是这个格式,可以作为范文。
;P
hng1123 发表于 2009-9-12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啊,尤其感谢你对物理一点接地,和电气点的解释。
杜专 发表于 2009-9-12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圈圈啊
 楼主| iC921 发表于 2009-9-12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到老X的表扬还真不容易。

>>想到“一点接地”的这种解释,是我突然愿意动手介绍这次画图情况的击发原因。

>>基本上每个圈圈最后都要删除。目前保留,只是为了让人了解我的定位过程和定位方法。
老狼 发表于 2009-9-16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2 共模电压防护

  地线的右边是一条长长的直线,还是粉红色。其实它不是单层,有上层和下层。目的是当左边电源有雷击之类的高共模电压来临时,由地线迎接闪烙而来的电荷。上下层都接。

  这个地方解释一下:有的资料表示为一层接电源负,另一层接电源正,也可。但单单用电源地来迎接闪烙电荷,应该还可以。大家对此有什么意见?

  这种处理,是我这次想出来的。因为我觉得不太方便让VCC在那里迎接“不速之客”。

----------------我觉得,一般端口保护器件,最好不直接进入电路板,最好加在机箱端子的入口处!
老狼 发表于 2009-9-16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3 右边是取样电路

  它们是两组三相电源输入,一组用于缺相检测,另一组用于错相检测。一组用顶层布线,另一组用底层布线,仅仅是为了“区别”。

  这两个地方,画有许多圆,是什么目的呢?因为那里是高压,随意弯线可能会缩短有效电气距离。请注意右下角的画法。那个弯折,很不“雅观”吧?可是为了最有效地应用板面有效空间。我认为这样做才是合理的。如果公式化地象顶层布线那样处理,不是失误也是浪费。
-----------------------是左边吧! 你为什么没有用隔离传感器呢? 最好高压部分不直接入板,否则调试的时候,麻烦! 另外,兄弟,板上其他低压的部分,可以用贴片件呀!这样,面积会大大缩小。
电脑圆圆 发表于 2009-9-1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不懂,只看到一锅粥
ll_sd 发表于 2009-9-16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以后再仔细看
这板没敷铜吗?
 楼主| iC921 发表于 2009-9-21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C921 于 2009-9-22 00:07 编辑

谢谢老狼,这是用贴片画的图,确实漂亮许多!!

本图基本特点是:最大限度地避免地底层布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iC921 发表于 2009-9-21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空地也挤出来了不少。

ll_sd发表于 2009-9-16 11:16
10楼:mark,以后再仔细看
这板没敷铜吗?

>>小事。布线是关键,是基础。

电脑圆圆发表于 2009-9-16 09:16
9楼: 我看不懂,只看到一锅粥

>>呵呵,痕迹越多,给你的信息也越多。
 楼主| iC921 发表于 2009-9-22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3 右边是取样电路 ……
----是左边吧! 你为什么没有用隔离传感器呢? 最好高压部分不直接入板,否则调试的时候,麻烦! 另外,兄弟,板上其他低压的部分,可以用贴片件呀!这样,面积会大大缩小。

确实是左边!!谢谢!!!
这是测量模块。高压入板不可避免,但调试安全问题是有办法解决的。

----我觉得,一般端口保护器件,最好不直接进入电路板,最好加在机箱端子的入口处!

说明一下,我说的应该是防护而不是保护,是一种间接作用,而不是直接作用。其它保护措施,也就是防雷,可另行考虑了,实际上,至少不会单单在此考虑。我认为,一般地说,避雷是分许多级进行才能有效的。
 楼主| iC921 发表于 2009-9-22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图稍作修改后,最干净的布线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ljx6667 发表于 2009-9-23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感动。
夜里12点还在回帖。
ljx6667 发表于 2009-9-23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感动。
夜里12点还在回帖。
 楼主| iC921 发表于 2009-9-24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算晚。
绝大部分的夜晚,此时都没有休息。
suntds 发表于 2009-9-26 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巧的是,中间大圆包小圆的圆心点,大致就是模拟地和数字的交汇点" 不是很明白,是说小圆左边是模拟地,右边是数字地么?那这没有什么数字地模拟地重叠的问题啊……
看14楼的清晰图,有几根线走的挺别扭,右下角DIP16附近两根底层的走线,如果不是特殊考虑,我肯定不会那么走
hsw_21 发表于 2009-9-26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贴片板子,要add 两个对角 MARK 点。
lelee007 发表于 2009-9-26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921大叔么?

是不是俺眼睛花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1

主题

17304

帖子

13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