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刚刚面世时,即8088时代,PC的BIOS确实是“芯片运行模式”。那时BIOS使用EPROM存储,早期用的是2764即仅有8K的容量。当时PC的内存不大,从128K到640K不等,最大也只有640K(我用过的最低内存PC是512K的金山XT,就是当年求伯君的香港老板做的,后来“金山”成了求伯君的品牌)。不久之后,到了286时代,PC开始支持BIOS内存映射。因为286可以最大支持2M的内存寻址,所以640K以上的内存空间可以拿来做BIOS映射,而当时的DOS操作系统仅支持640K内存,BIOS映射后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多出的640K以上的内存不用白不用。不仅如此,显卡的BIOS也可以被映射到内存中运行了。1985年,386面世,可以支持4M内存,而DOS操作系统依然是仅支持640K,故而BIOS的内存映射成了“标配”。另外,从386时代起,Cache技术被用到主板中,更快的BIOS执行方法是将部分指令从内存再写入Cache中执行。从此,BIOS里会有“映射”和“缓存”两组BIOS执行选项。在Windows XP面世之前,即使是Win95、Win98、Win ME等也都是采用“变通的”办法来突破640K内存的限制,所以那时的主板在BIOS处理上跟386时代没什么差别,BIOS设置里一定有关于映射和缓存的选项。XP时代来临之后,虽然PC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出于上对下兼容,对于BIOS的映射、缓存等的处理仍然采用386时代的做法,但主板的BIOS选项中开始逐渐去除映射和缓冲使能项,即一律默认开通。后XP时代的主板,特别是目前的图形化BIOS里则彻底去除了这些选项(至少近几年我用的华硕主板均如此),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因为不知道这一历史演变,拿嵌入式平台的一些相关概念来套,从而感到困惑也完全可以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