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做无线(无线电波)接收用51、AVR、PIC中的哪类单片机好。

[复制链接]
3629|2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清泉阳光|  楼主 | 2010-1-31 0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沙发
chunyang| | 2010-1-31 13:16 | 只看该作者
完全无关,用任何MCU都可以,根据资源需要和自己的掌握情况、价格等等选择就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沈洁| | 2010-1-31 13:59 | 只看该作者
完全无关,用任何MCU都可以,根据资源需要和自己的掌握情况、价格等等选择就是。
chunyang 发表于 2010-1-31 13:16


这就是没做过的朋友才会怎么说了,做无线的,mcu很重要,对外的无线电辐射,直接影响信号灵敏度,时序频率越低干扰越小,建议avr比较适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地板
lanmp| | 2010-1-31 14:55 | 只看该作者
ls你真逗。AVR哪个参数能体现出这点来?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
chunyang| | 2010-1-31 16:01 | 只看该作者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不再是水
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

呵呵,再去自悟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zhang123 + 1
6
lfjwfm| | 2010-1-31 16:4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高手"被低手"了哦。。。。。。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
szshawn2010| | 2010-1-31 1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zshawn2010 于 2010-1-31 18:05 编辑

我是菜鸟.对此问题的理解如下(错了不要拍砖):
1.发射距离的远近取决于无线发射/接收部分的功率;
2.干扰及稳定问题取决于PCB layout技巧; (一直以来,个人理解RF的布板还是很讲究的同样的原理图,不同的人布出的板效果可能不同.同样的PCB板,不同的人手工焊出来,其效果可能又不同.建议使用RF收发模块,这样可以降低很多工作量包括生产中的每一个产品的调试)
3.根据功能需要,个人认为,确实哪种MCU都无所谓,取决资源够用就行.
4.作为接收部分,其天线的选用很重要 .天线长度是 载波波长的1/4为佳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
因特网用户| | 2010-1-31 18:2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chunyang大哥在这通信方面可是专家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
sz_kd| | 2010-1-31 18:4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估计3楼真是没有做过,7楼说的很好

但是干扰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共同改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0
沈洁| | 2010-1-31 19:2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估计3楼真是没有做过,7楼说的很好

但是干扰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共同改善
sz_kd 发表于 2010-1-31 18:48


我无语了,告诉你,我用了好几种mcu同做的一个无线项目。居然被人说成没有做过的,我无语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1
sz_kd| | 2010-1-31 19:28 | 只看该作者
我无语了,告诉你,我用了好几种mcu同做的一个无线项目。居然被人说成没有做过的,我无语了
沈洁 发表于 2010-1-31 19:23



你做过就不会说这种话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
沈洁| | 2010-1-31 19:38 | 只看该作者
你做过就不会说这种话了
sz_kd 发表于 2010-1-31 19:28


我是真的用好几种ic做了,有51 有stc的51 有avr,都做了。确实不一样啊。

原因总结下来,就是芯片往外漏电磁辐射,虽然可以通过屏蔽改善,但是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降低工作频率,51要乘以12 stc的51只要乘以6 avr只要乘以1.所以同样速度avr工作频率低,抗干扰就容易做好,为啥如此好理解的东西。却要被人喷呢?无语了。看来我还的加强我的权威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xlsbz + 1
清泉阳光 + 1 精品文章
13
sz_kd| | 2010-1-31 1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z_kd 于 2010-1-31 19:58 编辑
我是真的用好几种ic做了,有51 有stc的51 有avr,都做了。确实不一样啊。

原因总结下来,就是芯片往外漏电磁辐射,虽然可以通过屏蔽改善,但是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降低工作频率,51要乘以12 stc的51只要乘以6 avr ...
沈洁 发表于 2010-1-31 19:38



呵呵,有这么大的辐射,不敢想象,?????????????

可靠的 通信需要可靠的方法,MCU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4
szshawn2010| | 2010-1-31 20:25 | 只看该作者
9# sz_kd

能得到网友的肯定及点拔 是鄙人的一种荣幸.

鄙人将继续发扬一不怕若,二不怕累的精神,向知识的圣殿冲刺.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5
沈洁| | 2010-1-31 20:3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有这么大的辐射,不敢想象,?????????????

可靠的 通信需要可靠的方法,MCU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sz_kd 发表于 2010-1-31 19:56


事实上影响确实很大,而且我做的那个项目做了拉距测试,凡是任何mcu,只要和无线模块之间拖线。然后间隔2米之后,都能达到理论距离,否则,差别就大了。而且确实可以从mcu上测到emc的电磁辐射。这个是铁板钉钉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
沈洁| | 2010-1-31 20:36 | 只看该作者
9# sz_kd  

能得到网友的肯定及点拔 是鄙人的一种荣幸.

鄙人将继续发扬一不怕若,二不怕累的精神,向知识的圣殿冲刺.
szshawn2010 发表于 2010-1-31 20:25


不光如此,我还换了晶体,改变了同一个单片机的工作频率,结果是频率越低,辐射越小,干扰越小,事实就是这样的。主要干扰还是从,晶体那里漏出来的,虽然我可以使用一定的硬件避免这个辐射。但是成本显然没有一开始就用适合的mcu来的划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清泉阳光 + 1 精品文章,说的非常好。
17
NE5532| | 2010-1-31 20:42 | 只看该作者
做过CC1020并达到极品灵敏度的人说话确实无关,除非数字电路做得太烂。单片机没事跑那么快干啥?晶体外壳要接地,下面要铺地——基本要求。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清泉阳光 + 1 精品文章
18
NE5532| | 2010-1-31 20:43 | 只看该作者
补一句,能用内部RC就用内部,反正频率基准又不是单片机给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9
84335262| | 2010-1-31 22:47 | 只看该作者
没做过,不敢妄加评论,不过总结以后,建议楼主还是用AVR比较好。不为啥,就为沈洁说他测试过有影响。其他各位大虾说没影响,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经验,在设计时有意无意把干扰除掉了,但是一般新手是不知道在哪里,很难躲开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
木头东瓜| | 2010-1-31 23:09 |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为我进了猫扑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

主题

42

帖子

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