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从上海回到郑州,居然有些不适应:感觉郑州跟上海比又脏又破。回郑州进了一个小公司,是一个
做技术的创业,干了没多久。公司干不下去了,于是就重新找工作,进了一家上市公司。刚回到郑州
后,无形中总喜欢拿内地公司与上海的公司做比较。当然上海我也只待的一家公司,其它公司工作氛
围文化什么的我不知道。两个地方的公司给我的感觉就好比是:一个是正规作战部队,一个土匪改编
保安队。在上海,说起上级用的词大多是:经理、主管、老大。而在这里,只有一个词:领导。
在上海那公司,遇到问题不论是谁的错误造成的,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解决和弥补。而回来后,即
变成先得找到罪魁祸首,并且郑州当时绝大多数公司还都是单休。也没签合同这说,包括我进的那家
上市公司:从事部的三个月后才通知我去签劳动合同,并且明确告诉我:这个合同就不给你了,这只
是应付上级部门的。
当然了,公司能够上市说明公司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最大的优点有两个:
一个是拿主义:公司老板是技术出身,公司许多产品的原型最初都是老板亲自弄出来的。老板奉行的
是拿来主义,我们想做什么,只要市场上有,就应该先找几款卖的好的产品买回来,仔细研究。好的
地方直接照抄,不好的想法改进。用老板自己的话说:这是我们节约成本和时间的最好的办法,虽然
听上去无耻,但行之有效,我们做新产品必需严格遵守这一点!抄袭也要分情况:对于没有开发或升
级意义的产品,直接照抄,程序直接找人**。对于有后续升级长期发展的产品,我们一定要将其研
究透彻,最终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成为我们的核心。自己的几吧蛋如果攒到别人手中怎能放心?
进公司一段时间了解了研发部情况后,我没有进入哪一个具体的产品研发组,而是去了一个所谓的硬
件组(这个组干的才是真正的技术开发,所有新产品都从这里出去。再根据产品类型交由其它组去完
善),也就是这几年是我技术真正得到积累的时期。虽然是抄别人东西,但也长见识啊。而且并不是
简单的抄完了事,还是得消化吸收。当然有些东西并不好消化,曾经花了大半年时间抄了一个西门子
的产品,主要是抄硬件电路,软件当然是自己编写,只是使最终功能和性能达到与西门子产品一样甚
至高于它。在分析配件电路的过程中,充分见识到了德国人的厉害和严谨。人家那才叫设计电路,我
们的原理图只能叫做拼凑。由于是一个电池供电的低功耗产品,但这个产品又需要脉冲输出。国内的
做法都是使用光耦隔离,而人家却是采用脉冲变压器隔离,两个脉冲输出电路占距了整个PCB的三分
之一。但配合软件却能把功耗降到极致:使用光耦输出一个50ms的正脉冲,电路就得维持50ms的信号
。而人家的电路实现却是:发一个5us的窄脉冲打开脉冲输出电路,CPU进入休眠。50秒后再发一个
5us的窄脉冲关闭脉冲输出,CPU进入休眠。
还有一个优点是项目评审制度。一个项目的每个关键节点都会有评审,比如软件设计方案完成时、硬
件设计方案完成时,结构设计完成时、原理图完成、PCB完成、软件流程图完成,这些节点都会有评
审,不同阶段组织不同的专家成员进行评审。这样虽然看似研发周期被众多评审事件拉长了,但实际
上却是周期大缩短了。因此有评审把关,可以避免一些低级失误和不必要的返工。期间我做的几个产
品,PCB大部分能做到一版成功,这就是评审的好处。
在这公司待了几年最终还是离开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己只知道一根筋搞技术,不善于跟领导搞好关系,导致工资水平一直平平;
二是不能适应工作的加班文化和工作理念(公司说是双休,但事实上每周六大约80%的员工都会去公
司加班,特别是新员工,如果你不加班领导会找你谈话,领导虽然没找我谈过话,但老不加班肯定不
受待见),而我却认为只要我在工作时间内把活干完了就好,任务不紧就不必加班;
三是公司研发制度越来越完善,使我感觉工作处处受约束。我所在的组做的都是新东西,就难免会用
到新器件,或者调试时需要领一些元器件。但这些小事却总是需要复杂的手续,虽然有个助手帮我做
这些琐事,但还有不少流程需要我自己去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