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28L:
学习运放电路(特别是理想运放的分析),最好能有个“图像”,就如同学物理必须有个物理图像一样(至于是否真实存在另当别论)。
运放电路中的“棍子”(或称“杠杆”)源于运放电路中的比例关系。其基础是:1)“虚断”——构成分压电路(电流不变,形成电压的比例关系,而此关系直接反映在电阻的阻值上面);2)“虚短”——由负反馈形成电位的“虚支点”。
基本运放电路——正比例放大和反比例放大,就是两个典型的“棍子”。
1)正比例放大:
棍子由 R 和 Rf 构成。R 一端接地(固定支点),抓住 R 和 Rf 的连接点(输入支点),Rf 的 另一端便是输出。直接就可以想象,其放大倍数就是 (R + Rf) / R。
2)反比例放大:
根子同样由 R 和 Rf 构成。R 一端作为输入支点,R 和 Rf 的连接点固定,Rf 的另一端输出。同样非常自然的可以想到,其放大倍数是 - Rf / R (跷跷板)。
根据类似的原理,可以针对较为复杂的运放电路构造出相应的“图像”来,从而直接的可以得到“图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