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侠的反馈!
这个案例首先在于说明 DFSS 方法,指标、设计约束条件等都是虚构的。
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我们可以对各种可选方案进行这样的仿真设计。
并根据性能质量水平、元器件价格等因素,选出最优方案。
假设这个电路是“最佳方案”,根据这个仿真设计的结果(模型传递函数),
我们可以得出在现有元器件的精度等级下,能做到的最佳性能质量水平。
当我们从上一级系统来考察的时候,仍然有可能通过对各单元电路参数设置的优化,
使得系统级的性能质量水平能达到设计要求。
留意元器件的质量水平都按 3 西格玛(不是 6 西格玛)来估计。
这表示单元电路的质量水平可以是 6 西格玛水平之下的。
再退一步来说,如果电阻、电容都必须是 0.02% 的精度才行,
短期可以通过元器件筛选来做到(成本可能大幅上升);
长期则提示了设计改进的方向 —— 即要寻找或发明一种新的电路方案,
使得在现有元器件质量水平下能达到设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