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无线充电没那么多弯弯绕,总结一些认识误区:
1、线圈振荡频率不需要很高,几十KHz到几百KHz即可,频率高,天线尺度大,反而更容易引起电磁波辐射,频率低点,周围只产生准静态磁场,在附近用个谐振线圈接收即可;
2、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耦合度不需要很高,所以不必刻意追求两个线圈谁大谁小。如果大家把这两个线圈看作一个互感的两个绕组,这两个互感各自又有谐振电容,推导一下方程,就会发现,不管两个线圈的耦合度有多高,总存在一个谐振频率,使得在此频率下浮在获得的功率最大。
3、效率问题,并非耦合度高,效率就高,理论上,纯电感、电容只储能,不耗能,因此理论上的传输效率是100%,这与耦合度没有关系。
4、制作难点,原理本身没什么,主要是调谐振状态比较麻烦,上面说过,任何耦合度都存在一个频率,使得输出功率最大,但这个谐振状态跟负载电阻、接收线圈电感及其谐振电容、耦合度、发射线圈电感及谐振电容都有关系,因此调试工作不轻松。耦合度越低,谐振的频段就越窄,就越容易失谐;
各位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不妨亲自推导一下,神秘感就会消失。但同时要提醒各位,具备端口网络、阻抗匹配知识的人理解起来很轻松;数学基础好的,复数有理式推导要有耐心;这两者都不具备的,就别折腾了。
至于那些所谓的无线供电产品,我的评价是:就好比前两年出现的可以太阳能充电的手机,弄个花样,给产品出个彩,使用价值为0。当然也不排除在某些特定场合,无线供电的方式特别适合于其所处的环境,但所谓的“省掉连接线”绝不是个合适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