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TinyM0新电路的新发现

[复制链接]
3859|19
 楼主| 3B1105 发表于 2010-8-18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以前抱怨过LPC1343的AD结果不稳定,也说了不见得就是芯片的问题,有可能是电路相互因素。
    看TinyM0新电路,发现模拟电路供电和数字电路供电已经相互隔离了。这样可以排除更多的干扰因素。



bit6019 发表于 2010-8-18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原则上是应该隔离。。。。
 楼主| 3B1105 发表于 2010-8-18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图:可以发现英文原版的DATASHEET,里面的引脚图都笼统的归为VDD(8、44),VSS(5、41),并没有区分出数字的、模拟的。

未命名.JPG (59.26 KB)
2010-7-28 18:26



    所以我肯定会简单地接到一起。除非得到了额外的信息,呵呵!

    IC内部是简单的接在一起,还是并没有接在一起?

    我想在实际上:IC内部还是有区别的吧!应该不是简单的接在一起。如果只是简单的连在一起,那上面的隔离电路就多此一举了。(凭我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来看。 )

    手上没有未焊接的LPC1114,要不用万用表量一下VDD(8、44)或者VSS(5、41)。
 楼主| 3B1105 发表于 2010-8-18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TinyM0新电路标注出了模拟电源部分:44脚是AP3V3,41脚为AGND。这是在原厂数据书里找不到的。

linux1 发表于 2010-8-18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没什么区别,要是有手册早说明了
也就是说一个公司连手册都错的话。嘿嘿多半是不想干了
huzixian 发表于 2010-8-18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看原理图再决定怎么接,比如VSS和VDD在芯片的内部的供电上有什么区别,分别各那些部位供电,我们在外面设计时采用磁珠隔离,或者使用O欧姆电阻隔离等办法来保证数字地和模拟地之间的隔离,这样无论从外部还是器件内部都能够很好的完成隔离效果。
LPC300 发表于 2010-8-18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同意LS的观点。但目前还没有得到LPC1114内部供电去向的原理图。



    顺便问一下你们一般采用什么型号的磁珠?
北京户口 发表于 2010-8-18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了一下,发现VDD(8、44),VSS(5、41)没有连在一起。
米其林r 发表于 2010-8-1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8 和44脚在IC内部没有连在一起吗?  (我担心前面没有描述清楚,VDD有两个脚: 8 和44脚,要看这两个脚是否连在一起。)
六楼的窗户 发表于 2010-8-1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测试了,都没连在一起的。。。
年轻不在 发表于 2010-8-18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以后我的电路要模仿TinyM0新电路的方法, 两个电源之间做好隔离.
思行合一 发表于 2010-8-18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零欧姆电阻不大用,以前总认为就是一个短接线, 最近才发现其实还是有毫欧姆级别的电阻。
手写识别 发表于 2010-8-18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们就常用0.15、0.33、0.68等电阻,哈哈,到这个级别的电阻误差好求就高了。
手写识别 发表于 2010-8-18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标称都是0欧姆吗?还是标称0.15、0.33、0.68?
手写识别 发表于 2010-8-18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一般都要求隔离的 但还是得看芯片的电源内部是怎么处理的,如果内部连了,外部隔得话也没用啊
huzixian 发表于 2010-8-18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用的都是铁氧体的磁珠,具体的型号可以到网上查到,也可以问一下卖家。上次我画了一个板子,用的是磁珠和0欧姆电阻共同隔离的。
北京户口 发表于 2010-8-18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部没有连,这样隔离是有意义的。
想实习去 发表于 2010-8-18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磁珠确实没用过,学习了!
mohanwei 发表于 2010-8-18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种风格的原理图,基本就可以知道性能了……
hotpower 发表于 2010-8-19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5

主题

1645

帖子

4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