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能传输的实现……

[复制链接]
5336|18
 楼主| 大金 发表于 2007-1-6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获悉日本一家公司研发了一个项目,可以采用无线方式传输电能使我为之兴奋,这样不是可以改变我们传统无数产品的设计,大大简化各类电子电器产品的使用吗?据说最大可以做到100W,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国有那么多的人才怎么就做不出不呢?
chunyang 发表于 2007-1-6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报道没有意义

制约无线能量传输的不是技术而是物理定律,这是无法突破的。
davidli88 发表于 2007-1-6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晚上的电视报道吧

看过,是中频线圈耦合,金鱼缸底下是薄膜线圈通以中频电流,鱼缸内的LED灯就发光,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br />手机用户才是大市场,手机来电闪让多少小老板发了财?小日本这次完全是炒作
 楼主| 大金 发表于 2007-1-6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吧,又是炒作

&nbsp;&nbsp;&nbsp;&nbsp;&nbsp;记得美国一个机构举办过一次无线电能传输的有奖比赛采用的是微波传输,那又是怎么回事
manbo789 发表于 2007-1-6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双飞燕有一款免电池无线光电鼠,应该也是这原理

  
linchangquan 发表于 2007-1-6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也可以当武器了!

  
maychang 发表于 2007-1-6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的炒作而已

这段电视报道我看了,没有什么新技术内容,chunyang版主指导一下任何一个中专生都能做出来。
xlander 发表于 2007-1-7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保证安全?

前几天的确是看过这方面的报道,应该是跟电磁波(场)有关吧?<br /><br />但是有一个问题,想到最后竟然自己就糊涂了。<br /><br />两个线圈都固定,那么磁场应该是交变的,那是不是说,功率足够大的话,周边的地球磁场就会发生改变,导航设备会不会出现错误?周围的铁质物体会不会移动?<br /><br />只要条件具备,偷电不是就更容易了?<br /><br />还是那句话,实现一种技术并不难,难的是把这种技术做到实用
 楼主| 大金 发表于 2007-1-7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班主是不是读过研究生?

&nbsp;&nbsp;班主好象对电子类等方面知识懂得很多,是不是读过研究生还是什么科研部门的?
chunyang 发表于 2007-1-8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国内的大环境下,科班本身是学不到多少真正有用的知

最多只是提供了相对单纯的学习环境而已,一切还都得靠自己,我只是个“老江湖”,一切靠自己打拼,既未读过研(考过,非技术类的,分数过了线,但想想还是没上),也未在专业科研部门供过职。
将军令 发表于 2007-1-8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support 10 楼

  
guosr 发表于 2007-1-8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小日本在中国申请了此项方案的专利了

专利号:200410083452.7<br />名&nbsp;&nbsp;称:&nbsp;&nbsp;&nbsp;非接触供电系统<br />申请(专利权)人:&nbsp;&nbsp;&nbsp;夏普株式会社&nbsp;&nbsp;<br />地&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址:&nbsp;&nbsp;日本大阪府&nbsp;<br />发&nbsp;明&nbsp;(设计)人:&nbsp;&nbsp;青木文彦&nbsp;&nbsp;<br />摘要 &nbsp;&nbsp;<br />&nbsp;一种能以电气非接触方式,将功率从功率输送机提供到功率接收机的供电系统,其中功率输送组件连接到功率输送机以及功率接收组件连接到功率接收机。功率输送组件具有用于输送功率的多个输送侧线圈以及用于接通/断开输送侧线圈的操作的多个输送侧开关。功率接收组件具有用于接收功率的多个接收侧线圈、用于接通/断开接收侧线圈的操作的多个接收侧开关,另外,具有用于执行控制以便操作在实现最高功率输送效率的组合中的输送侧线圈的任何一个和接收侧线圈的任何一个的判定电路。&nbsp;<br />&nbsp;&nbsp;主权项&nbsp; &nbsp;&nbsp;<br />&nbsp;&nbsp;1.一种供电系统,能以电气非接触方式,将功率从功率输送机提供到功率接收机,包括:连接到所述功率输送机的功率输送组件;以及连接到所述功率接收机的功率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输送组件包括用于输送功率的多个输送侧线圈;所述功率接收组件包括用于接收功率的多个接收侧线圈;以及使所述输送侧线圈的任何一个和所述接收侧线圈的任何一个运作在实现最高功率输送效率的一种组合中。&nbsp;<br />
chunyang 发表于 2007-1-8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申请专利很正常,如果细部结构确有创新,获得专利也应该

至于其原理属“共识”层面,是无法获取专利的。
davidli88 发表于 2007-1-8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无效专利,这小日本是个白痴

把感应电机,包括磁悬浮列车的能量传递都概括进去了:<br />主权项&nbsp; &nbsp;&nbsp;<br />&nbsp;&nbsp;1.一种供电系统,能以电气非接触方式,将功率从功率输送机提供到功率接收机,包括:连接到所述功率输送机的功率输送组件;以及连接到所述功率接收机的功率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输送组件包括用于输送功率的多个输送侧线圈;所述功率接收组件包括用于接收功率的多个接收侧线圈;以及使所述输送侧线圈的任何一个和所述接收侧线圈的任何一个运作在实现最高功率输送效率的一种组合中。&nbsp;
guosr 发表于 2007-1-8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效专利的认定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的

&nbsp;&nbsp;&nbsp;&nbsp;根据专利法,任何公民都可以提出某专利无效的申请。<br />&nbsp;&nbsp;&nbsp;&nbsp;davidli88兄如果证据充分,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申请。所谓证据,就是能够证明这个小日本所说的东西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只要任意一条不具备,就可以废了小日本的这项专利。<br />&nbsp;&nbsp;&nbsp;&nbsp;如果没有人提出无效申请,那么在法律上,它就是有效的。
davidli88 发表于 2007-1-8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利局的审核员知识面太窄

尤其在中国,你要愿意出钱,甚至将一些公有技术用一些非专业术语加以描述,6个月后就可以拿到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davidli88 发表于 2007-1-8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这段电视报道

我看到了所有的装置,其新颖性在于印刷在薄膜的发射线圈,而不是电能的传递方式。任何一个聪明人要申请这项专利,应该申请线圈的工艺,而非电磁耦合这种公有技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

主题

166

帖子

0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