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之间,毕业两年多了。没毕业前就开始跟着老师做项目,到现在也算是低级的入门了。在学校,到公司,工作的重心一直是围绕着单片机。从8位的51,avr。16位的9s12.32位的arm7,M0,M3都有过相关经验。水平应该属于很一般,遇见高手自己就完蛋了,记得换工作面试时,也有过几次被人问的哑口无言,灰溜溜的败下阵来的经历。 先来个开场白,有点唠叨大家多担待。
现在有些迷茫,分享一下成长道路上的思考。因为我知道,成长的道路上刻苦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但多思考也能让人少走弯路。以前编程一直糊里糊涂,像写日记一样,想到那写到那,没有关注到程序的结构,可移植性和兼容性。通过一位工程师的启发,想到咱们工程师写的程序是不是应该多关注一下程序的结构。
尽量把程序层次化,比如小的程序就可以简单的分为应用层和驱动层,在更换芯片时,驱动程做相应的更改,应用层可以基本不动,这样就可以省去工程师很多的工作。而且要尽量应用一些
技巧使自己的程序很容易的查错,结构尽量清晰。久而久之我们能够形成以个自己的体系,自己写的程序移植性非常好,开发不同的产品时也会大大缩短研发的进度。
在论坛逛了久,发现我在单片机编程相关的提问中,解决具体的问题的帖子很多很多,这也让我受益匪浅。但是关于程序结构经验的帖子就非常少,感觉大多数解决问题的帖子就像是治病
,有病了一定要医天经地义的事。但在我们没病时是不是需要考虑一下补充点维生素什么的。希望个位指点,胡乱写的,思路不清晰个位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