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轻松面对多点电容触摸屏的设计挑战

[复制链接]
33392|156
 楼主| PSoC_Rock 发表于 2011-8-5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本人考虑想写的一篇**的题目。在此给出是希望对多点电容触摸屏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加入讨论,启发思路,集思广益。该贴我设了最高50,任何有启发价值的帖子都会得到高分。
wangpe 发表于 2011-8-5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等学习
Go_PSoC 发表于 2011-8-5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呀,这是好多人梦寐以求的。
楼主最好能由浅入深,照顾大多数,呵呵。
或者写两篇,一篇多点电容触摸屏入门,针对想了解多点触摸还没有接触过的读者。很多朋友对多点触摸原理并不清楚,触摸屏用户模块相关信息一般用户也很难接触到,还可以大概介绍一下开发流程,还有truetouch相对于其他产品的优势等等
另一篇就是楼主想写的设计挑战,可以针对想开发多点触摸的读者,具体设计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等等。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很期待楼主的**!
Go_PSoC 发表于 2011-8-5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赶紧把想了解的告诉PSoC_Rock,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希望大家把握住。
透漏一下,PSoC_Rock可是触摸方面的资深专家呀!
Go_PSoC 发表于 2011-8-15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PSoC_Rock 发表于 2011-8-17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支持配合。 只可惜响应的人不多,尽管我放了50分的高分。
wangpe 发表于 2011-8-1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进来学习的
Go_PSoC 发表于 2011-8-17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6# PSoC_Rock
估计大家还在想,呵呵。
问一下楼主,计划什么时候写呀?
 楼主| PSoC_Rock 发表于 2011-8-18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Go_PSoC, 正在写,在此先给出引言。

多触点电容触摸屏已经并且正在继续改变人们与手持设备之间的人机交互方式并给人们带来许多新的操作体验。从手机到电子书、电子写字板、导航仪、电子游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等无不纷纷抛弃原来的轻触按键,竞向选择多点电容触摸屏来进行人机交互。尤其是I-Phone和I-Pad的横空出世,使多点电容触摸屏深入人心。然而,多点电容触摸屏的设计并非轻而易举、唾手可得。严格地讲,多点电容触摸屏技术还并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技术,它还是一个处于发展阶段并且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技术。对于一个多点电容触摸屏的设计者而言,在它面前仍然面临着诸多的设计挑战。接下来将介绍多点电容触摸屏设计有哪些设计挑战。
xian618yq 发表于 2011-8-18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积分呀,下载不成
Go_PSoC 发表于 2011-8-1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9# PSoC_Rock

期待ing
 楼主| PSoC_Rock 发表于 2011-8-23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挑战一
来自多点电容触摸屏设计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将由于手指触摸而产生的微小的互电容变化转化成数字信号并具有足够的分辨率。我们知道,一般地讲,多点触摸是基于互电容感应原理,而互电容是发射感应条与接受感应条在交叉点处的寄生电容,这个电容是非常的小,通常在0.2~4pF, 而手指触摸而产生的互电容的变化就更小了。对这种微小的互电容变化的检测,不仅需要有对电容变化高度灵敏的硬件检测电路以实现微弱模拟电量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同时也需要相应的软件来进行控制协调以保证在整个触摸屏上的每一点对手指触摸信号有足够高的灵敏度。
Go_PSoC 发表于 2011-8-23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大家希望了解的呀
戒不了情 发表于 2011-8-24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非常期待中....
 楼主| PSoC_Rock 发表于 2011-8-25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挑战二
        如何获得足够快的扫描时间是多点电容触摸屏设计的第二个挑战。对于一个M行和N列感应条的单点触摸屏,使用自电容扫描,它仅需要分别扫描M行和N列后就可以根据每一行和每一列信号来进行计算,定位手指在触摸屏上的坐标。它扫描感应条的次数是M+N次。当你使用多触点互电容扫描时,由于必须是行和列的交叉点扫描,所以它的扫描次数是MXN次扫描交叉点的次数。 对于一个10行20列的3.2寸屏,自电容扫描只需要10+20=30次,而互电容扫描却要10X20=200次。当触摸屏的尺寸越来越大时,扫描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快。为了使用户有比较好的触摸体验,它需要每秒至少扫屏50次。 这就意味着每一个点的扫描加数据处理的时间必须少于100us, 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快的响应时间。而触摸屏的尺寸越大时,行和列数目就会越多,这个时间就更短。
wangpe 发表于 2011-8-25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吗?:)
Go_PSoC 发表于 2011-8-25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16# wangpe
肯定还有,别着急,呵呵
wangzsa 发表于 2011-8-25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
 楼主| PSoC_Rock 发表于 2011-8-29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挑战三
        触摸按键、触摸滑条和触摸板都使用铜箔作为触摸感应器,但触摸屏基本上都使用ITO(Indium Tin Oxides)材料作为触摸感应层。铜箔的电阻率极小,因而它的电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ITO透明而导电,但ITO却有比较高的电阻率。 通常在触摸屏上ITO的电阻率用方阻来表示,即一个单位方块的电阻是多少。 一般地,ITO的方块电阻从45~350欧姆不等,取决于触摸屏生产厂家的涂层工艺。由于ITO电阻的存在,使得在触摸屏上的每一个感应条的近端到远端会有3K~30K欧姆的电阻,这个电阻结合每一个感应条上的自电容所产生的RC延迟,就使感应条的近端和远端会对发射的信号有不同的响应时间或者充放电时间,进而导致在近端和远端的手指触摸信号有大小的不同。严重的情况,这种不同可以达到50%以上。如何消除或减少这个差异,是多点电容触摸屏设计的第三个挑战。虽然选择方阻更低的ITO涂层是减少这个差异最直接的方法,但通常方阻更低的ITO涂层的厚度会更厚,导致透明度的下降和成本的增加。对很多终端客户来讲是不可接受的。
guoyt 发表于 2011-8-29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有更新,支持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主题

467

帖子

1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