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府素被冠以“象牙塔”之名,这是形容其远离社会,潜心从事教育、学术研究。而今天我们所说的高校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象牙塔”了。“象牙塔”中走出的莘莘学子,最终还是会步入社会、走进市场的,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服务于社会的。而发明一个产品到产品的商业化是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的,仅靠课堂和书本无法实现。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无疑在课堂和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企业,从而接近市场,接近产品的商业化运作。
半导体产业能与周边产业共同持续发展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企业可以帮助优秀的年轻人才早日接触到能为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领先技术。
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通过与大学合作,加快研究开发及实用性技术的开发。大学所拥有的基础技术及关键技术,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技术与需求相结合,更好地服务市场。上述的产学结合是产业发展中所必需的,通过基础技术到实用技术的实践,对人才早期培养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企业大学计划首先有利于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电子行业的专业人才,不但需要积累大量的理工科背景知识,而且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目前,大多数学生仅能对既有的教学实验步骤做到烂熟于心,而对于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问题,缺乏即时处理的应变能力,这也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症结所在。而校企合作将突出企业的实际需求,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其次,企业大学计划也有利于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电子行业的技术更新日趋频繁,学校的传统教学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难以实现与最新技术的一致性。而校企合作的模式,强调在课程中引入各大厂商最新的技术理念和工具,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帮助学生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引申为对技术方**的学习。
最后,企业大学计划还有利于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电子类专业强调不断的技术革新与发展。然而传统的“教”与“学”的二元对立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性及创新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校企合作的模式,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对技术的想象能力,通过将企业的技术问题向学生学习问题的转化,以企业实习,项目竞赛等不同形式,培养了学生对技术的创新意识,实现了教育与行业的人才对接。
对于大学教育而言,FPGA技术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FPGA是必须掌握的技术,具有必然性,工科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学数字系统,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FPGA学习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其次,FPGA特别适合课程集成,可以把很多课程集成到FPGA平台上,从软件、硬件到数字信号处理等等,各种课程都可以在可编程平台上完成;另外,可以实现源头创新,使学习者不必拘泥于CPU、体系结构等。
以上3个特点使得FPGA大学计划呈现两种表现方式。第一,赛灵思的大学计划针对核心高校的院系和实验室,我们跟很多学校的电工电子中心进行合作,电工电子中心担负着培养电子类人才的基础培养工作,FPGA企业与高校电工电子中心的密切合作就可以体现FPGA在教学中的“必然性”和“课程集成性”。第二是广泛性,大学的所有院系,只要跟电子有关联,不仅是计算机、微电子,甚至包括机械、医疗、生物,都会应用FPGA。FPGA应用的广泛性自然也意味着FPGA企业将在高校投入更多的资源,这也是赛灵思服务于整个产业的特点,因为我们肩负着未来5到10年技术的采纳和教育工作,我们加大投入,将为未来5到10年我们在FPGA领域的市场拓展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奠定人才和知识的基础。
此外,我们在学校的支持下还开设了“创新联合实验室”,提供很好的创新平台。它与其他联合实验室的区别是不承担教学任务。我们希望这类实验室能够全天候地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这些实验室中做各种实验,把他们的想法变成真正的项目。目前,我们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原有的教**合实验室外,开设了这样的创新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