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486电脑,特别是品牌机,只有整套才有可能用起来,如果只有个板卡就别想了。
486时代早期的电脑结构大都很奇怪,一般都只有品牌机,后来才有了DIY的概念。
当时的电脑基本上所有的接口都要扩展,硬盘接口绝对是要扩展。而当时的主板集成度极低,主板上根本放不了太多的标准接口,所以都有个接口转换卡,然后再接很多奇形怪状的扩展卡、外设。
而那个个接口转换卡是和机箱配套的,而机箱就像现在的嵌入式设备般是还没有确切规矩的,各厂家自由发挥,不同电脑往往都是不同的。
所以现在看起来很奇怪——根本就不是现在的电脑的样子和结构,而且密密麻麻全是小芯片:lol
后来(在中国普通老百姓知道电脑概念前),终于标准接近统一了,《电子报》等报纸上有DIY电脑的宣传了(记得当时的电脑都是万元级,当时的VCD还要千多元,人们的普遍工资几百元),那之后的电脑上才能看到多几个ISA卡槽,才有了大致统一的布局和接线方式。
而这时候流入中国的除了不花自己钱的国企、银行能买正规货,也就只剩洋垃圾了——这个其实也只有当时的有钱人能买得起。
再之后就是国内也能生产组装电脑主板的时代了,那是的电脑接口就慢慢的规范化了。ISA接口统一的较早,但硬盘接口还是有很多种。
而LZ这个明显是早期的产物,就不用想了。扩展卡是和机箱配套的,甚至扩展卡之外都不一定是标准ISA板卡
偶以前接触过国企、政府的淘汰品仓库,所以老电脑见得多了。有很多都是很新很新的,一样没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