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说过,现在是网络言论自游时代,即便是对于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的网民,有个手机号码就能注册个ID,然后就能随意地在网络上发表“高论”,只要不违反站规和发绿就可以了。
人人都能吼几嗓子,过度的言论自游真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对于电子爱好者,他们不懂什么就百度,一百度就搜出些“高论”,他们不加鉴别的信以为真。
当然了,对懂点电路的人来说就无所谓了,他们会查专业文献,而不会去百度,来求真。
BJT的IC,是个受控电流源,这无可争议!关键是,IC的受控变量是什么???
1,IC受控于VBE!
这个毫无争议,看看教科书上BJT的I-V方程就行了。
所以可以说BJT是压控电流源!
2,IC受控于基区过剩载流子!
这个是站在半导体物理的角度看的,基于最基本的电荷控制模型,这个也是毫无争议的!
3,IC受控源基极电流IB!
这个观点最为流行!!!最大的用处,就是描绘共射放大的输出特征曲线,IB作为参数,画出IC~VCE!
这第3个观点,是上面两个更一般的观点的特殊情形,或者说局限性非常强。因为基区过剩载流子和IB的过去历史有关!!
所以,这个模型局限于研究静态特征!!
4,IC受控源IE!因为IC=alpha*IE
这个观点更颓废!局限性更强。
综上所述,IC的控制变量,上面说的第1和第2两个观点,是根本,最为重要。第3个观点确定晶体管的偏置点很方便,第4个观点研究共基放大等特殊情形才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