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都是在周密战略和意外战略间做出决定,不断行驶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已经找到自己的事业,就适合做周密战略;如果还没有找到这样的职业,就要行动起来,在每次经历中去学习和体验,直到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领域。
结合平时做职业规划咨询的感悟,谈谈我对书中这一观点的理解。
首先,作者提倡每个人对自己的职业要有预先的想法(文中叫“战略”),而非盲目选择。无论是“周密战略”还是“意外战略”,事先都应该有一个战略,要对发展有所思考。这个思考的路径或结果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情况,但必须要有。
这也就是我们做职业规划所提倡的,哪怕我们不能一下子将未来的职业选择定位得相当清晰,但一定要规划,主动去设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在学校里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对自己非常需要有一个初步的职业规划方案,虽然有不少限制因素使得这个规划不见得多么精准,但是一定要有。而职场上混迹多年的人则不一样,因为有过职场体验,在规划时就会考虑更多现实情况,从而也会相对更精准。
其次,不能因为当前做的职业规划可能与现实之间有一定距离,就将之忽略或者低估做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做职业规划的前提,就是要较为全面、客观地认知自己、认知环境,自己的使命感、价值观是什么,自己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有何兴趣特长,积累过什么样的资源(包括人脉),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所处的行业、职业需要什么样的素质能力,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如何等等。
回答这些问题,是任何一个成功发展的人都绕不开的。如果我们对这些因素考虑得较深,分析得透彻,那制定出一份“周密战略”来也并非不可能。往往就在于,我们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思考得不深入、不系统,导致了眼下不理想的局面。
第三,要使制定出的职业规划能落地实施,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调整、纠偏和推进。在一个变化令人应接不暇的时代,我们制定出来的职业规划路径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劳永逸,所以必须考虑“意外”或“现实”的具体环境。
比如,自己知道适合从事技术研发的专业型路线,但单位领导对你高度信任想把你安排在管理岗位上,你是否接受这份信任?再如你要随配偶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和工作,如何与自己之前的职业规划相兼顾?这时,你就必须将现实情况与自己的原来的职业规划相结合,最好能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开始新的发展途径。
因此,一份真正有效的职业规划,不是理想化的纸上谈兵,也不是被现实牵着鼻子走,更不是随波逐流。必须将既定的职业发展方向与所处的现实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达到动态的平衡,才能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