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树状结构 树的下面是根,向上分出越来越多的枝杈。传统的组织结构就是倒立的树:大老板在最顶上,下面有几个上级,每个上级下面又有几个下级。一个上级有多个下级,每个下级只有一个上级。此种结构里的生态是怎样的呢? 树状结构中,上级对下级的指挥关系明确,而平级间可能隐含有竞争关系。 本结构给上级强烈的优势感。上级会通过指挥频道协调安排工作,通过奖惩频道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氛围,通过业余频道使自己明察秋毫——当然这只是上级的愿景,实际不一定做得到。 对不听指挥的刺头,除了奖惩,上级还可以采用公开疏远、公开指责的办法,带动其它下级孤立刺头,玩“杯葛”。说起来这也是我们的国粹了。古代的皇帝,只要稍许流露对某人的不满,就有人递上奏折,为皇帝提供**弹,其敏锐程度令人咋舌。比如张居正死时,明神宗为他极尽衰荣。但是张居正临死前推荐潘晟做自己的接班人,而明神宗批示“晟系元辅(张居正)遗疏特荐,不听”。就这几个字泄露了天机,反对张居正的奏章立刻就递上来了。明神宗没惩罚上奏者,这个信号再明显不过了。墙倒众人推,更多的奏章汹涌而来。很快张居正的盟友倒台、遗属受迫害、儿子自杀。 玩杯葛的上级,可以看做简配版的明神宗。比如,走路时装没看见,吃饭时远离对方,聊天时不搭话,干杯时心不在焉。工作中,对下级的失误小题大做、上纲上线,甚至捕风捉影给下级扣大帽子,否定其成就,讽刺其工作建议,乃至多用贬义词。最关键的是:这些信息在会议上、邮件群或微信群里发布。不能把上级的批评都当作阴谋,但万事都有度,只要比较上级对不同下级的差异,比较他前后变化,看他是就事论事还是忙着贴标签定调子,就能分清他是为了工作,还是在带节奏。此时,有的下级会跟风表忠,有的会划清界限——世态炎凉! 上级的恶意无限发展下去,就是“终极压榨”。请看此例: 上级先对下级玩杯葛,见没效果,就压给他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当下级提出担心时,上级说:“不要杞人忧天,资源到时会给你的”。下级接下任务后,他开始加稻草、撤资源。以“我前面提到的XX指标的意思是……”这种再定义的方式,把任务需求一加再加,或者通过暗中修改任务需求的方法,令下级已经完成的工作报废。如果下级要资源,他可以说“你不是挺有水平吗,这个都解决不了?”,或者“不要格局太小,只想着自己”。世上无难事,只要敢食言。大部分下级此时只有辞职了。若有极少数死扛的,上级可以当众羞辱他没用,再找点违反电子邮件保密规定、上班时间吃饼干之类理由,处分罚款,不怕他不走。等他走了,还要用他教育其他下级,并对自己没能带好他表示沉痛自责。 上级玩杯葛、终极压榨的把戏,虽有一时之快,实际对组织非常有害。其它下级,虽然会附合上级甚至当帮凶,心里也是明白的,焉知下次不会轮到自己?所以这种上级也是没水平的。典型如崇祯,玩掉一个又一个下级,逼他们死、给自己背锅,最后众叛亲离。 如果下级碰上这种倒霉事,怎么办呢?我的回答是:这就好比过马路被车撞了,我怎么知道该怎么办?具体做法要当事人自己决定。我只能说:如果业余频道没有交流,那杯不杯葛的也没啥感觉;如果严守“应付”原则,别人也很难给你下套;如果避免碎片化,则有助于厘清事实;如果懂法,谁怕谁? 由于平级间隐含有竞争关系,导致上级的善意也可能帮倒忙。比如,上级为了鼓励你,允诺你一个特别好的赏格,好到他自己都后悔了,而且这个赏格还侵犯了别人的利益,那么你很可能没好结果。 明末,清军进逼北京,崇祯急召卢象升保卫北京,拜帅、授兵部尚书衔、赐尚方宝剑,意思是打胜这仗就让他当正式兵部尚书。崇祯也不想想:兵部尚书的位置本来是杨嗣昌的,让卢象升以“名义兵部尚书”的身份,在杨嗣昌的领导下作战,等成功了就取代杨嗣昌,让老杨怎么想?更不要说杨、卢二人的战略主张本就相互对立。于公于私,杨嗣昌都只有一个选择。老杨就暗地里拆小卢的台,让他战死。从崇祯给卢象升开赏格到他战死,前后只有两个月,崇祯就是个催命鬼。虽然崇祯后来知道是杨嗣昌捣鬼,也没把他怎么样。可悲的是:杨嗣昌也确实是大明的忠心柱石,其才干作用都在卢象升之上。他对卢象升的陷害是崇祯一手促成的。 南宋,大将刘光世被削兵权后,其它大将都想兼并他的部队。赵构经过一番考察,决定给岳飞,还特意说“抗金的事,都交给你了”。岳飞很高兴,兴冲冲赶到淮西准备接收部队。但当时宋军总司令是张浚,他也想建功立业。赵构这是把张浚踢出抗金大业啊,张浚不能忍!而赵构也后悔了,因为这样的话岳飞的实力就太强了,威胁皇权了。两人一拍即合,赵构发邮件(日常信件,非正式圣旨)给岳飞推迟任命,老张赶到淮西,逼岳飞主动放弃,未果。赵构便在正式下达的圣旨中,把部队给老张了,仿佛他前面根本没找过岳飞似的。岳飞气得借口“守孝”辞职上庐山,就此失去赵构信任。 上述两例中,都是皇帝一时冲动,想拿杨嗣昌、张浚的职权奖励卢象升、岳飞,虽然大家都是忠臣,但有几人能忍呢?皇帝金口玉言,一旦卢、岳成功,等待杨、张的只有靠边站的耻辱,所以杨、张必须搞掉卢、岳。 封建朝廷上,人人都唱高调。满口忠君报国,连“你这么做不过是图个好名声”都是一种批评。皇帝听多了,就信了,他怎么会想到大臣也要面子呢?他觉得大臣永远就是胸怀大局服从安排的。皇帝一个疏忽,挑起内斗,悔之晚矣。 现代社会不再有那种悲剧,但还是要警惕类似的事。上级给你赏格,别人会眼红,怕你抢走晋升机会。也许没赏格,工作还顺利些呢!当然上级自己也可能反悔。 下级没法阻止上级开出赏格,但可以预有准备。实在不行还可激流勇退,也比当**灰强。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树状结构中的上级位高权重,一旦处置不当,反可能自取其辱。例如在上级想来,“落后分子”(不一定真落后,可能只是不合上级口味)不说人人喊打,至少也应该受到千夫所指的待遇。这样,组织才能快速进步。为此,有的上级不惜赤膊上阵打击落后分子,但效果可能并不好,因为其它下级也有自己的考虑:下级首先要确保自己不是最差的,这样压力会小很多,所以比自己差的人就是很好的挡箭牌,尤其是刺头。基于这个逻辑,无论上级采用什么招数,孤立杯葛也好,洗脑也好,末位淘汰制也好,只要他的重点是惩罚,或者搞零和(奖金总量恒定,表现差的人奖金少,表现好的人奖金多),下级就不会真心配合他改造落后分子。具体表现包括:偷偷给落后分子打气、一起发牢骚;对落后分子的某些行为睁眼闭眼;不向上级告密,等等。上级越打压落后分子,其它人越觉得唇亡齿寒。极端情况下,会演变成上级和落后分子间一对一的“决斗”,而上级并不是总能取胜的,甚至谁的饭碗不保也未可知。
|